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负责监督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4个单位。2025年以来,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深入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发展和要素保障政策要求,坚持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聚焦主责主业,以“嵌入式”监督推动自然资源管理服务提质增效,为实现项目用地“应保尽保”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紧盯规划引领,压实主体责任,筑牢项目落地“空间基底”。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持续强化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规划科学、刚性落地。一是监督规划统筹。通过列席局党组会、业务评审会等方式,全程参与规划指标分配、项目选址论证等关键环节,坚决防止随意调整规划、违规扩界、违反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等行为。二是推动机制完善。督促建立规划指标动态调整机制和重大项目用地分类保障制度,确保有限资源精准配置,优先保障省、市重点项目及民生工程。三是紧盯关键环节。在项目储备环节,主动前移监督关口,紧盯“要素跟着项目走”“成熟一个报一个”工作机制落实情况,通过查阅台账、谈话了解、实地走访等方式,检查是否存在懒政怠政、推诿扯皮、虚假储备等问题,推动形成“提前介入–精准储备–高效报批”良性循环。四是严明纪律要求。对在规划管理中搞选择性执行、虚假包装、利益输送等问题严肃查处,切实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聚焦审批效能,推动机制创新,打通政策落地“中梗阻”。将用地审批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监督内容,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审批提质增效。一是监督跨部门协同。推动建立与发改、林业、住建等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重点检查信息共享、责任分解、并联推进等落实情况,严肃查处推诿扯皮、增设门槛等行为。二是紧盯审批质量。推行“报件人–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三级审查报批资料监督机制,定期抽查组卷质量,对发现数据造假、图件不清、审查不严等问题及时约谈提醒,情节严重的予以问责,确保审批一次通过。三是强化效能监督。对重大项目台账管理、绿色通道、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等机制运行情况开展专项检查,重点纠治超时办理、附加条件、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推动实现“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
强化服务监督,推动政策落地,打造营商环境“新生态”。坚持将服务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在自然资源领域走深走实。一是监督服务效能。通过暗访服务窗口、回访企业群众、查阅办件记录等方式,检验“一次性告知”“保姆式服务”等制度落实效果,坚决整治态度生硬、效率低下、承诺不兑现等问题。二是推动政策研用。督促业务部门加强对《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豫自然资发〔2024〕15号)等最新政策的学习研讨和实际运用,定期开展政策落实专项督查,防止政策悬空、兑现延迟。三是保障企业权益。紧盯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净地出让”、“多证合一”等改革举措落实,严肃查处设置隐性壁垒、区别对待、违规干预等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严明纪律规矩,强化风险防控,筑牢廉洁从政“防火墙”。坚持严字当头,将纪律监督贯穿于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全过程。一是紧盯关键领域。围绕耕地保护、土地征收、指标分配、存量盘活、补充耕地统筹等廉政高风险环节,通过廉政谈话、查阅资料、实地核查等方式加强监督,防范权力滥用和利益输送。二是推动阳光操作。督促依法依规推进征地报批、土地供应、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工作,严格落实信息公开、程序公示、结果公告等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强化执纪问责。对在要素保障中存在的责任不落实、政策执行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廉洁底线不牢等问题,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持续释放全面从严信号。
下一步,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将继续强化政治担当,聚焦规划实施、用地审批、服务企业、政策落地等关键环节,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深化专项治理,以高质量纪检监察工作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