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补偿款一共272.19万元,实际发放228.9万元,应该有43.29万元的结余,为什么乡里财政上显示村账目上没有一分钱呢?”带着这个疑问,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武陟县大虹桥乡陈北古村的村级廉情监督员老张又仔细核对了该村的所有往来账目,发现这40多万元的征地补偿结余款毫无踪影,账目上没有一点显示。
“钱到底去哪了?”老张陷入了沉思,在心里分析着种种可能的情况。“是村会计工作疏忽没有记账?还是谁给临时挪用了?”
为了弄清事实,老张随即询问了村两委成员,了解相关情况,然而大家纷纷表示对这笔款项毫无印象。
“是放任不管,还是刨根问底,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查出来是谁的问题,都不好看。”老张想道,“但是不问,就对不起我这廉情监督员的身份,乡亲们把我选出来,就是为了对村组干部进行监督的啊。”
“40多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写在纸上只是简短的一串数字,但实际隐藏的可能是村组干部的重大违规违纪问题,不能轻易放过!”老张立即将此问题线索上报给了大虹桥乡纪委。
收到相关问题线索后,该乡纪委高度重视,立即指定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此事进行核查。通过核对陈北古村的所有往来账目、向村两委干部了解相关情况,发现时任村委会计的张某有重大嫌疑,村务监督委员会随即将此案情逐级上报给武陟县纪委监委,经核实,张某涉嫌职务犯罪,目前其相关问题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乡镇监察力量相对薄弱,如果没有廉情监督员发挥前哨作用,或许我们很难发现相关问题线索、把问题查深查透。”大虹桥乡纪委书记感触很深,“廉情监督员让我们工作更顺畅,监督范围更广、力度也更大了。”
在武陟县,像这样的廉情监督员还有300余人。为实现对行使公权力人员的监察全覆盖,武陟县纪委监委将监察体制改革延伸到乡到村,拓宽监督范围,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全县共设置351名村级廉情监督员,按照管理权限,对基层5943名监察对象建立了廉情档案,全面掌握监察对象的基本情况,初步实现了监察常态化、规范化、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