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童年打麦场
来源:杞县纪委 2017-06-08 00:00

(通讯员 孙艳菊)“芒种忙,麦上场。”盛夏六月,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听,那轰隆隆的机器声接连不断地响了起来。热辣辣的太阳下,你会看到许多人正坐在田垄上,等着收割机去自家地里收割小麦。男人们头戴草帽,嘴里叼着烟,汗珠子一颗一颗往下掉。女人们时不时用手巾擦着额头,那样子透着一股朴实的美。

我依然记得小时候跟着大人打场晒麦的场景,那些情节总是浮现于我的脑海,抹不去也放不下。打场、割麦、拾麦穗、晾晒、堆麦秸垛,都是又忙又累又有趣的事情。让时光倒流,让我们一起回味麦香的味道,体会收获的愉悦吧。

每到麦收时节,爸爸就会提前准备好割麦的工具,镰刀必不可少,草帽每人一顶。妈妈则会准备黄瓜、番茄、变蛋等各种便于解决吃饭问题的食物。那时候,年幼的我手拿镰刀弯腰割麦,抬头看看望不到头的麦田,甚是苦恼。爸妈无奈,只能另派任务——就是拾麦穗。当然,爸妈也不会忘记奖励我:“快点儿干活,干到地头了就给你买冰糕吃。”那时候,没有哈根达斯,也没有巧乐兹,最流行的是五分钱一块的黑冰糕,虽然称不上美味香甜,但热得汗流浃背的我,吃着那透心凉的冰糕,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炎炎夏日,有时候温度会达到38度,但是勤劳的农民还是会顶着烈日与时间赛跑,争取在最好的天气最好的时间将麦子运送到自家粮库。俗话说,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抢收时间,或者摊上阴雨天气,当年的收成都将大打折扣。

在那皎阳似火的天气里,放眼望去全是金灿灿的麦田。麦穗们都各自弯着头等待着人们去收割,大家也都趁着天还没有变脸之前加快收割速度。在麦地里,你所能听见的,就是那镰刀割麦的沙沙声和大家的欢笑声。现在想来,那场面是多么的和谐,多么的让人怀念。

一到晚上,麦场就会变得格外热闹。每隔不远就是各家农户的麦场,麦场中间放着一年的收获,大人小孩儿都会聚集在麦场上看场。我们家每次都是爸爸看场,我和妈妈回家做饭,吃过饭后我再去麦场给爸爸送饭,除了馒头和菜,啤酒也是爸爸必不可少的伙伴。闲暇的时候,爸妈就会坐下来,打量着麦垛,估算着今年能打多少斤粮食。你一言,我一语,畅谈着今年或者是明年的打算,根本没有一点劳累的意思,心里满满的都是希望。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在家种地的,都是上一辈的老农民。农业机械化也发达了,收种都是由机器完成。看着收割机过后的杂乱景象,和老人们慢慢地拾麦穗的场景,我的心里涌起了一种异样的孤独。我忽然怀念起当年家家户户割麦打场的热闹场面,却只能梦回童年去感受收获季节那欢乐祥和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