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拍”要勤拍打
来源:开封廉政网 2018-08-28 16:3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力度。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就是人们常说的“蝇贪”,它啃食的是群众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着群众对反腐的认同和获得感。因此,必须时刻保持“蝇拍”在手,露头就打,看见就拍,让“蝇贪”无处遁形。

近年来,在基层正风反腐高压下,总体来说,乡村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依然突出。一是“雁过拔毛”、吃拿卡要。一些基层干部对经手的扶贫、惠民、强农等资金,想方设法“揩揩油”“吃一口”,层层截留、跑冒滴漏,群众很气愤地说“中央的一杯水到群众手里就剩下一小勺了”。二是“巧取豪夺”、化公为私。对于“三资”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公共资金、资源,有的基层干部视之为“唐僧肉”,不惜通过虚报冒领、贪污挪用、索取“辛苦费”“好处费”等手段据为己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三是“明火执仗”、欺压百姓。一些“村霸”和宗族势力、黑恶势力横行乡里,垄断水利改造、道路建设等项目从中渔利,有的甚至通过贿赂拉拢基层干部来染指基层政权,为个人、家族谋取非法利益,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苍蝇”感受更为真切、直接。这些“蝇贪”看似位低权微,却贪腐手段各异,花样百出,无所不用其极,带坏当地社会风气,给老百姓带来的是“切肤之痛”,极大损害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威信和形象,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蝇贪”成群,其害猛于“虎”。因此,对发生在群众身边“蝇贪”的严重性和破坏性,绝不可低估,也绝不能姑息。各级党委和纪委要勤挥“蝇贪拍”,对“蝇贪”这种“微腐败”更不能“微处理”,拍住一个“蝇贪”,群众的获得感就会增加一分。

如何治理和遏止身边的“蝇贪”?笔者以为,首先,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对于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坚决清理出农村干部队伍。其次,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强化管理监督,对农村基层干部做到严管厚爱、惩前毖后。再次,要做到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斩断腐败的“利益链”,不留空隙,完善机制,让农村基层干部不敢、不愿、不想贪腐。还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持续加大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整治力度,打通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朱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