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吏典范:黄霸
来源:开封廉政网 2019-11-11 15:39

黄霸(公元前130年-公元前51年),字次公,西汉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历仕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先后担任河南太守丞、扬州刺史、颍川太守、京兆尹等官职,后官至丞相。

黄霸为官清廉,文治有方,为人精明能干,待人温和谦逊,关心百姓疾苦,体谅百姓难处,以用法宽和知名于当世,深受官吏和百姓敬重。

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黄霸以政绩显著被任命为颍川(今河南禹州)太守。他不坐轿,不骑马,不鸣锣开道,骑着骡子带着一个管家就去上任。

黄霸任颍川太守时,勤勉为政,尽心尽职,让民知令法,劝民躬耕,推行教化,令乡官蓄养鸡豚,用以赡养鳏寡贫穷者。百姓之事无论巨细,黄霸都派人详加调查并妥善处置,就连百姓的家常琐事,他也考虑的周到得体。一次得知某乡有孤独老人去世,无人安葬,黄霸就亲自督管此事,哪个乡里治所的大树可以砍伐作为棺木,哪个驿馆饲养的猪可以用来祭祀等,黄霸的细心达到如此程度,可谓无微不至。

黄霸不仅体恤民众,而且关爱下属。颍川郡下属的许县县丞年纪大了,耳朵也不好使,郡督邮向黄霸报告,请求辞退像许某这样年老体衰的县丞。但是黄霸坚决不同意,他对督邮说:“许县丞是个廉吏,年纪虽大,还能拜起送迎,有什么妨碍呢?好好帮助他,不能让贤良的人伤心失望。”有人问黄霸问什么这样做,他解释说:“经常更换长吏,送故迎新的费用以及交接时奸吏气匿薄书盗贼财物,公家和私人的耗费都很多,这些都要出自于百姓,更换的新吏又未必贤良,有些还不如故吏。为政之道就是要去除过分的东西,让百姓享受到安定的生活。”

黄霸任颍川太守长达八年之久,治绩为天下第一。颍川“孝子悌弟,贞妇顺孙,日益增多;田者让畔,道不择遗,养视鳏寡,赡贫助弱;狱或八年无重囚”。黄霸的政绩为地方太守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深得汉宣帝的赏识,称黄霸为“贤人君子”。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评价黄霸,“古称任官惟贤才。凡郡县得一贤守令,如颍川有黄霸,中牟有鲁恭,何忧不治。”对他的治理民吏才能,非常推崇。

古往今来,评判一名官员,清廉是最起码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心怀百姓、勤政爱民。黄霸对上忠君爱国,对下属和百姓关怀备至。在举国官吏以严刑重法的大气候下,不随波逐流,用法宽和,吏民敬重。《汉书•循吏传》中记载“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足见黄霸的所作所为深受时人的尊崇和民众的爱戴。(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纪工委 李慧娟)

 责任编辑 葛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