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孙利娟)近年来,杞县纪委把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针对“底子不清、处置不当、机构不全、制度不完善、监管不严”等问题,创新实施“三资”代理服务制度,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十项制度》,扎紧了“制度的笼子”。
1条主线,推进“三资”代理
该县在充分调研、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成立了“杞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农村进一步推行“三资”管理工作的意见》,以“规范管理”为主线着力推进“三资”代理服务;印发了《清理规范全县乡村财务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乡镇“三资”管理中心工作的意见》《全县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实施办法》,明确了开展“三资”管理的范围、步骤和操作规程,使全县推行“三资”管理有章可循。
“扎实开展三资清理,全面推行代理服务,做到底数清、账目明,可以向群众交一本明白账,让群众吃一颗定心丸,对规范基层权力运行、加强源头治腐也有重要意义。”该县纪委书记陶长生说。
10项制度,扎紧“三资”笼子
该县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研究制定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村账乡管制度》《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制度》《村级财务开支审批报销制度》《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公开制度》等十项制度,对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出具体规定,发挥制度保障作用规范权力运行,从制度层面防治腐败。
杞县城关镇金城区居委会报账员张爱丽深有体会:居委会所有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缴“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支出也要按照“五不入账”要求,严格管理,当月报账,不准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收支情况都要向群众公布,居民有权向服务中心查询居委会“三资”管理使用的情况;这样的流程既阳光透明,又深得民心。
N种措施,强化“三资”监管
该县22个乡镇已全部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的“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农村“三资”实施登记管理。该县抽调纪检、财政、审计、农业、民政等部门工作人员成立“三资”监管督察组,开展定期普查和重点抽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查纠、限期整改。
“裴村店乡安装了农村‘三资’管理使用软件,能够全面掌握各村财务收支运行状况,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今后,我们将探索建立村级‘三资’网络监管平台,使全县各村‘家底’一目了然,对农村集体“三资”全程监管。”谈到下一步工作,杞县纪委副书记赵新天很有信心。
当前,该县实施“三资”管理组合拳的作用已经显现。在村务公开栏前,杞县高阳镇于洼村村民刘文彬高兴地说,“以前,村干部管着村里的钱,群众容易猜疑、不理解。现在,村里的钱有多少、花在哪儿,群众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收入和支出都很规范,没有糊涂账,老百姓都很放心,也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