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此话虽对,但也不尽然。清廉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而贪腐却可能在一念之间发生。党员干部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不给歪风邪气以可乘之机,不因一时的贪念而葬送前程。
常思贪欲之害,莫步他人后尘。贪欲是万恶之源,人的贪欲闸门一旦打开,就如同洪水猛兽一般难以遏制。贪腐者并非生来就具有腐败的倾向,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才逐渐走向贪腐的道路。贪腐的根子在于理想信念动摇,在于放纵贪欲而由小贪到大贪。一些党员干部在不良风气面前,滋生了从众心理,才滑向了犯罪深渊。常思贪欲之害,既是党性原则的要求,又是严以律己的方法。党员干部要经常想一想“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的古训,加强自我警示和自我约束,用理智支配欲望,用正气战胜诱惑。
常怀律己之心,不忘党员样子。我们党来源于人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党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站在群众中间,走在群众前面。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身份意识、擦亮身份标识,树起对党忠诚、敢于担当、为民服务的好样子,才能让人“一眼就看得出来”。党员干部的成长,离不开组织和领导的教育管理监督,但关键还是要靠自律。常怀律己之心,就是要经常对照党员样子,问问自己“合不合格”;还要时常自我反思,正视自身弱点和缺陷,对的坚持,错的立即改正。
常戒非分之想,做到固本守节。非分之想,意思是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一个人一旦萌生非分之想,便很容易发生非分之行,做出违背道德、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党同志要与物质诱惑保持距离,常戒非分之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员干部要持之以恒加强党性修养,充分认识非分之想的危害性,增强去除非分之想的自觉性、坚定性,对权力、金钱、名利等保持应有的定力,不去谋求政策规定之外的利益,管他物欲横流,我自岿然不动。
常修为官之德,算好人生大账。党员干部的政德好坏绝不是私事、小事,而是事关党的形象和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大事、要事。党员干部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若是有个好德性,公道正派,为人厚道,便能令人信服;若是没有好德性,忘记初心使命、放弃原则立场,即便能力再强、职位再高,也难以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同时,还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良好的家风涵养清正廉洁的政风。
守好廉洁自律这个关口,不是“一下子”“一阵子”,贵在一个“常”字,也难在一个“常”字。党员干部要在“常”字上下功夫,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以廉铸魂、守廉笃行,警钟长鸣、防线长筑,用一生的清醒、忠诚、执着和坚定,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清廉答卷。(杞县纪委监委 孙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