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县: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违规合同清理整治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发布时间:2025-08-05

“最难的两份超长期超低价违规合同终于解决了,重新签订了期限为20年的新合同,时间压缩了43年,可为村集体增加预期收入100多万元。”7月28日,临颍县杜曲镇纪委书记王晓辉在向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汇报时说。

随着杜曲镇最难“啃”的两块“硬骨头”被“啃”下,临颍县从去年8月起开展的农村集体“三资”违规合同清理整治工作拉下帷幕。

在农村集体“三资”违规合同清理整治中,2024年清理、规范了243个,其余24个比较难“啃”的“硬骨头”,已于今年上半年规范13个,剩下的11个是“硬骨头”中的“硬坚强”。

针对“硬坚强”合同,该县纪委监委协调县司法局、县农业农村局和县法院等单位组成“攻坚克难工作组”,采取分类研判、一案一策和一对一、点对点的解决策略。对于“软顶”和“硬抗”的,实行“劝导”和“起诉”两种方式从根源上解决。

2015年,杜曲镇郭庄村、大于村等5个相邻村村内道路泥泞,群众出行不便,修路的意愿强烈。当时,几个村集体为了解决修路无配套资金难题,决定把本村比较偏远低洼的集体土地分别以30年、34年、70年不等和每亩134元、143元、267元不等的超长期超低价租赁出去,一次性收取租金218.8万元,作为修路资金。

在清理整治中,这5个村的5份超长期超低价违规合同的租赁户不同意规范。他们说:“当年我们不愿租,是这几个村为了修路,村干部和群众找着我们租的,并且一次性给了村里200多万元租金,现在说合同违规就违规了?”租赁户拿出当年的合同,上面有村委会的印章和群众的手印,其中一份合同,群众按的红手印就多达25个。

对于这些超长期超低价违规合同,这几个村的群众并没有规范的愿望,他们认为,当时人家把钱一次性拿出来了,路也修了,合同也不到期,不需要重新签订。

针对租赁户讲的理由和群众没有规范的愿望,对于是否需要去规范这些超长期超低价违规合同,就成了检验党员干部是否有担当、是否担责任的试金石。

7月上旬,该县纪委监委召开相关镇村干部会议,统一思想,制订方案,采取“劝导”方式进行攻坚克难。通过纪检干部多轮次地宣讲政策、律师团不厌其烦地宣讲法律、朋友和风细雨地讲利害和在机关工作亲属的耐心开导,终于攻克了最坚硬的堡垒,规范了这5份超长期超低价合同:合同重新签订,期限为20年,价格提高到每年每亩800元。

有了先前的成功经验,相继又有3份合同顺利重新签订。但还有3份“硬坚强”合同,最终让该县纪委监委通过“起诉”的方式,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

截至目前,临颍县在农村集体“三资”违规合同清理整治中,共排查合同1316份,发现违规合同267份,涉及金额2400万元,清理规范合同264份,为村集体增加收益66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的最大化。

“下一步,我们要深入开展实地督导检查,持续开展违规合同清理整治‘回头看’,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基础注入活力。”临颍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杨永新说。(曹国锋  滕怡恒)

版权所有:中共漯河市纪委 漯河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漯河市祁山路6号 邮编:462000
备案证号:豫ICP备05010841号
访问次数: 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