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诗意话“清明”
来源:召陵区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3-04-05

清明,一个富含诗意的节气。“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时令往还,诗诵千年。岁岁不绝,代代相传。《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节令期间,阳光明媚、雨水充足,草木萌动、鸟鸣虫唱,春和景明、万物生长。清明节也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清明“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广大党员干部无惧风雨,闻风而动、听雨而行,在“风雨”中滋养内心,涵养清风正气。

滋养“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之心,涵养清明家风。《岁时杂记》曾载古人祭祖盛况:“北人皆以此日扫祭先茔,经月不绝。”时至今日,每逢清明,人们踏青寻春、扫墓祭祀、缅怀英烈。每一次的缅怀与铭记,传承的都是坚强向上的“家国精神”。弘扬孝道亲情,促进家庭成员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涵养优良家风,坚持以严立家、以严治家、以文润家。传承革命精神,用英雄的精神厚植为民服务的情怀、筑牢笃定前行的动力、坚定实干担当的自觉、积蓄拼搏奋斗的力量,成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者、担当者和奉献者。

滋养“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之心,涵养清明心境。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剂,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坚定理想信念,不变其心、不移其志,始终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知行合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真正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滋养“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之心,涵养清明作风。人生如逆流之舟,停一棹则退千寻。点燃一盏“读书灯”,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接受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点燃一盏“实干灯”,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在困难面前敢为人先、敢试敢闯,锐意进取,在矛盾面前挺身而出、担当作为、脚踏实地。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广大党员干部不负时光,不负先辈、家国、人民的重托,向着未来继续砥砺前行,共同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政治生态。(召陵区纪委监委 李鹏程)


版权所有:中共漯河市纪委 漯河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漯河市祁山路6号 邮编:462000
备案证号:豫ICP备05010841号
访问次数: 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