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历史时刻,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家庭和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注重家庭建设、弘扬时代新风,市纪委监委、市妇联、市文联、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家声百年长 风范永流传——红色家风故事”征集活动,在全市范围内采撷彰显家国情怀的红色经典家书,挖掘生动感人的红色家风故事,寻找温情真挚的亲人现代寄语,让一封封信件、一个个故事穿越时空和地域,讲述革命先辈们炽热的政治追求和柔情牵挂,增强新时代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即日起推出“红色家风故事”栏目,对优秀作品陆续进行推送,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爷爷的传家宝
作为一名“90后”,我是从小听着爷爷那些战火纷飞的故事长大的。爷爷珍藏的奖章和他那本早已发黄的日记都被他视作珍贵的传家宝。我常常看爷爷把奖章擦了又擦,庄重地佩戴在胸前,时不时还会悄悄地抹一把泪。少年时的我难以理解,为什么几块看上去光鲜亮丽的奖章能够让英勇的爷爷如此深情。可当我慢慢长大,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像他一样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懂得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的时候,我才慢慢地理解那些奖章不只是爷爷曾经浴血奋战的记录,它还代表着荣誉,更承载着那段永不褪色的岁月。
爷爷的奖章:浴血光荣——在朝鲜战场的难忘岁月
我的爷爷李忠民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70年前,刚刚年满16岁、满怀爱国热情的爷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1950年11月,爷爷跟随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
听爷爷说,当年他们同朝鲜军民并肩抗击侵略者,爬过高山、睡过雪地、趟过冰河,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冲破了“三八线”上敌人的三道防线。当时爷爷所在的部队奉命在临津江边上展开了长达五个月的战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属马良山阻击战。在敌人猛烈的炮火轰炸下,爷爷所在的部队沉着应战,尽可能地抢修被炸毁的防御工事。把敌人放近到30米时,机枪、步枪、冲锋枪骤然开火,敌军士兵纷纷中弹倒下,活着的慌忙卧倒,龟缩着头,胡乱地朝阵地放枪。在英勇抵抗了敌军二十几次冲锋后,英勇的志愿军将士赢得了战斗的胜利。战斗期间,班长为了保护负伤的爷爷被子弹打中,英勇牺牲。爷爷说:“当时还年轻,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是悲愤超过了害怕。想想因为保护自己而牺牲的战友,想想身后的祖国,还有期盼我们平安归来的祖国亲人,当时就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打跑敌人,哪怕用自己的身躯换取最后的胜利也在所不惜!”
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往事也跟随爷爷一同尘封在了记忆里。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故事可能早已悄然变成一颗红色的种子,埋在了我幼小的心田里。
爷爷的日记:最幸福的一天——光荣接受毛主席检阅
除了奖章,爷爷放在箱底珍藏的还有那本泛黄的日记。打开日记本,就仿佛打开了他老人家那段满是自豪和骄傲的珍贵记忆。1959年,24岁的爷爷在北京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化学兵学院读书。当时,正值国庆10周年大阅兵筹备,参阅仪仗队来到学院挑选队员,身高1.72米的爷爷凭借良好的政治条件和过硬的身体素质,从学校几千名学生中脱颖而出,光荣地成了一名北京市仪仗队队员。“那时候部队还是保密单位,尽管我特别想把这件事跟家里人分享,但还是不能写信,兴奋之情只能埋在心里。”爷爷告诉我,好在这种复杂情绪没有维持多久,因为接下来的高强度训练让他无暇分心。除了自己训练好,他还得指导其他战友,其中的艰辛和苦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将近四十度的热天气,每天训练结束,大家的鞋里都能倒出水来。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把参加国庆阅兵看成是至高无上的荣誉,都是自己给自己加练,根本不需要督促。有的战士腿形不好,便找来绳子,把双腿紧紧捆住塑形。每天训练结束的时候,很多人的下肢已经僵硬得不能动弹。”每当爷爷讲到这里,我观察到他的眼神里流露出的不是疲惫,而是满满的骄傲和自豪。
大阅兵前一天晚上,爷爷他们激动得睡不着觉。1959年10月1日凌晨1点多,爷爷和其他仪仗队队员就已经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早早就起了床,乘坐汽车向天安门广场进发。一路上,每个人都激动不已,不停地唱着军歌。仪仗队队员到达天安门广场的时间是凌晨4点左右,此时,长安街上已经热闹起来了。虽然天还未亮,但是许多参阅方队已经进入指定区域,有的还在抓紧时间练习。上午10点整,广场响起了礼炮声,无数双手挥动着鲜花,人们高喊着“毛主席万岁”,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大阅兵开始后,各个方(梯)队依次经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和对毛主席的热爱,爷爷和战友们踢着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光荣地接受毛主席的检阅。虽然过了60年,爷爷还清晰地记得,他踢正步经过天安门城楼前时,亲眼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元帅、将军们穿着天蓝色的礼服,漂亮得很,场面真是太壮观了!”每当讲到这,爷爷激动的心情总是溢于言表。大阅兵结束后,首都群众进行了大联欢。当晚,天安门广场的西南角放起了烟花,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看烟花。“烟花五颜六色,特别漂亮。一共放了三次,每次有半个小时呢,别提有多漂亮了,热闹得很嘞!”爷爷兴奋地描述着一些小细节,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参加完首都群众大联欢,已是晚上11点,但是爷爷仍然激动得睡不着,他披衣起床,写下了3000字左右的日记。
如今,那天的每一页日记他仍然完好地保存着,每一个字他都能清楚地记得。发黄的8页纸上,满满当当地详细记录了爷爷的难忘经历和幸福感觉。在他眼里,参加国庆10周年大阅兵,亲眼见到毛主席,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那一天是这辈子中最难忘、最幸福,也是最值得骄傲和怀念的一天。
爷爷的日记:最深情的告白——为早日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奋斗到底
爷爷说,这个日记本,早已成了他最宝贵的财富。多少次,他拿着日记本给我们讲述当年参加国庆大阅兵的故事,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回忆朝气蓬勃的青春时光。由于参加过国庆大阅兵,爷爷有独特的“阅兵情结”。每年国庆节,爷爷都非常兴奋,都要给家人讲讲他参加大阅兵的故事,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新月异的新发展。如果有国庆大阅兵,他提前几天就开始了解国庆大阅兵的详细情况。1984年国庆阅兵、1999年国庆阅兵、2009年国庆阅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建军90周年阅兵、2019年国庆阅兵,每次阅兵,爷爷都没落下,观看过后,爷爷还会认真地在日记本上写下感想。随着年事渐高,爷爷的字迹虽然算不上工整,语句也算不上华丽,但几乎每篇日记结尾都会有这样一句话:我要为早日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奋斗到底。多么简单纯朴的一句话,可爷爷一写就是一本子,一做就是一辈子。
转业后,爷爷到了地方公安局,成了公安队伍的一员。角色转变了,岗位转变了,可自始至终爷爷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变过。军人出身的他对自己的要求从来都没有放松,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群众有什么困难、危险,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爷爷把写在日记本上最深情的那句“我要为早日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奋斗到底”化成了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2020年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当漯河市公安局领导将纪念章送到爷爷家中时,爷爷激动得不能自已,深情地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听了很多遍,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老兵的关怀和温暖!如果祖国需要我,现在我还能扛枪上战场!”
如今爷爷虽然已经86岁高龄,但是仍然精神矍铄,腰杆笔直,军人气息扑面而来。虽早已退役,但生活中处处可见他军人的影子,比如作息时间规律,做事认真仔细,对每名家庭成员要求更是严格。经历了战争年代的他从小教育我们要爱惜粮食,一粒一颗都不能浪费;教我唱的第一首歌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假期里的每天都要求我站军姿,锻炼我遇事要坚毅勇敢,不言放弃;从战场上走出来的他更是要求我们要时刻保持善良、懂得珍惜、热爱集体、热爱家庭……虽然我们家的家风不是显赫家族的家训,也不是流芳百世的名言警句,但爷爷把军人特有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私奉献的情怀和对党对国的无限忠诚,都融入日常的行动里,潜移默化地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
如今,我已长大,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在机构编制系统工作的共产党员。我时刻不敢忘记爷爷从小对我的谆谆教诲,我要牢牢地接过爷爷手中红色的接力棒,牢记好为党、为国、为人民奋斗终生的初心和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不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时刻,我们更要铭记历史,铭记那些为社会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青年一代始终要用初心守护、用目标引领、用奋斗作答,把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的丰厚营养转化为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助推新时代漯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