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面向辖区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0笔共21.万元,向辖区带贫企业发放专项贷款1笔共20万元。”12月9日,在西工区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工作推进会上,洛阳农商银行西工支行行长姚鹏飞介绍说:“扶贫帮困银行也有一份责任,这项政策行里将坚持推行下去。”
“请问贷款发放出去以后,贫困户拿着钱干什么了?带贫企业有没有真正帮助贫困户脱贫呢?”西工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李战鏖一针见血地发问。
“金融局作为协调部门,坚持创新产业扶贫信贷产品和模式,建立推行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与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该区金融局局长任强力一丝不苟地回答,“通俗地讲,就是推行‘银行+农户’‘银行+带贫企业’双投放模式,以相对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辖区中创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作为今年带贫企业,共享受到20万元的专项贷款,公司积极联系当地贫困户,先后解决了张岭村贫困户徐万欣、寨坪村贫困户杨巧珍的就业问题,还主动提出“电商+”模式,为辖区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贫困户在家开网店当老板。“不怕技术学不会,我们负责包教包会。”该公司总经理马军乐呵呵地表示。
为确保贷出去的钱真正成为贫困户的“摇钱树”“聚宝盆”,西工区纪委监委定期对“双循环”模式开展测评。通过参加定期召开的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工作推进会、深入企业了解贫困户就业状况、到贫困户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等方式,为每笔贷款运转、使用情况及脱贫成效打分,并及时反馈给金融局,作为查纠整改、推进工作的主要依据。
“贷款放出去后怎么用、怎么管,用的效果好不好,脱贫‘含金量’高不高,纪委监委的专项监督就是最权威的‘试金石’”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德成这样表示。(西工区纪委监委 白剑锋 赵一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