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紧盯基层发文办会多、创建达标活动多等问题深化基层减负专项治理,为基层松绑减负,提升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谋发展,轻装奋进、砥砺前行。
注重党的作风建设,强化政治引领。党风连着作风,作风体现党风,为基层减负本质就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党中央将作风建设与基层减负统筹协调,系统谋划、一体推进,细化落实措施,让基层减负成为作风建设的一部分,把为基层减负的要求贯彻到党风政风监督、信访、巡视巡察、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各项工作中,着力解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干部不敢担当作为等问题,从大小会议、表格台账、挂牌上墙等实际工作中去繁减负,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负担。
完善制度建设,推动政策落实。基层减负贵在持久,落实基层减负必须从制度层面下功夫,推动建立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要从基层工作现状、关爱基层干部的角度,深刻认识基层减负制度化的重要性,通过优化条块结构、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基层权责,对基层减负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方能为基层干部“减真负、真减负”。同时立足长远,建立防止反弹建立长效机制,将基层减负纳入绩效考核,看实际减负效果,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减负不反弹,基层不折腾。
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加强服务群众。基层是直接面对群众的机构,为民解忧应当是主要职能,若基层干部的时间精力一味地被其他工作占用,不仅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可能引发干群关系紧张。只有牢固树立起宗旨意识,从实际出发落实基层减负,把干部从形式主义、“文山会海”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让社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基层党建、平安维稳、矛盾化解等重点工作当中,才能提高服务群众的品质和水平,提升群众满意度。(洛阳市西工区红山街道纪工委书记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