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记忆底片
2021-02-05 18:53 来源: 洛阳市纪委监委网站

父亲像一部老旧的留声机,每到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就开始回放年少时的艰难求学史,末了,总不忘叮嘱我们:“咱家现在的好日子都是你姑、你叔牺牲自己换来的,一定要对他们好啊!”

父亲的老家在河南禹县,年少时家中贫穷,爷爷奶奶无力同时供五个孩子读书,因为父亲是男孩中的老大,奶奶作主只供父亲一个人上大学,姑姑和叔叔因此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机会。因为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父亲学习十分刻苦,像极了《平凡的世界》里的少平,虽谈不上忍饥挨冻,也是把对生活的需求降到最低,而始终保持对学习的极大热情。父亲每周只回家一次带够必需的干粮,平时都是一头扎在课堂上、笔记里、图书馆,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刻苦攻读上,因为父亲的心里埋着一个不能与外人道的秘密:他背负的不仅是个人的人生,也背负着姑姑和叔叔的期望。带着对父母的感恩和对姐弟的亏欠,父亲通过勤奋努力考上郑州大学,后来分配至洛阳市环保局工作。

父亲饱含热泪的反复讲述,既是我们家庭聚会必不可少的“回放时段”,也是子女孙辈在聆听中对感恩的最好领会。

父亲对我们兄妹从无过多的具体要求,只是用实际行动让我们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十分孝敬,四位老人晚年生活都十分幸福。小时候,我们几个最盼望的就是过周末,忙碌的父亲一定会抽上一天时间,和母亲一起上街采买,之后带着我们大包小包地拎着去外婆家。面对一大桌丰盛的饭菜,我们几个馋猫总是眼巴巴地盯着外公和外婆,见他们象征性地动了筷子,就“嗷”地一声开始把筷子伸向自己最喜欢的那道菜,小小的餐桌充溢着幸福的笑声……后来,我们慢慢长大,爷奶和外公外婆日渐衰老,父母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侍奉老人身上,平日里嘘寒问暖,老人稍有不适就第一时间赶到跟前,看病打针、端饭喂药,照顾得无微不至。

父母对双方老人都很舍得花钱、花时间,但在居家过日子上却特别节俭。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平时吃的用的都很节省。我穿的衣服都是哥哥穿剩下的,心灵手巧的妈妈总能把旧衣服改得大方得体,即使衣服被我刮破了、弄个洞什么的,也能用同色的线或布给补得漂漂亮亮。包括家里的袜子、内衣也都完全符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标准。家里的卫生间常年放着一个水桶,早上洗脸后水都倒在水桶里,收满后用来冲厕所……

而今,我也成了家里的留声机,每到节假日家人团圆之机,就会讲起儿时的生活场景:父亲对姐姐、弟弟的愧疚,父母对我们姊妹的言传身教,对双方老人的尽心尽力。懂事的女儿总是脆生生地总结说:亲爱的老父亲,您的旧时光底片女儿收到了。一定珍藏!(西工区纪委监委  胡少可)


责任编辑: 洛阳市纪委监察委管理员
  • Copyright@2008-2013 中共洛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洛阳市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
  • 豫ICP备05009955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8号
  •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