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又是孟夏。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的情景历历在目,从中医药事业到特色产业发展,从乡村振兴到水源地生态环境建设,从移民增收致富到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谆谆教诲、殷殷嘱托言犹在耳、牢记在心。
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一年来,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示范引领,贯彻“人民观点”更加深入。
“大爷,这口井能用吗?”
“这井用不成,没电!乡里说要改造,但一直没改。我们平时要用井,找人通电都找不到人,现在东西也坏了!”一位老乡指着地头上侧歪严重的配电箱,向巡察干部说道。
“脚上有泥土,心中有群众。”市委巡察机构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紧扣被巡察单位核心职能,坚持走群众路线,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用脚步丈量老百姓的田间地头、用汗水诠释巡察人的忠诚担当,促转型、惠民生、解民忧、去民愁,以担当诠释忠诚。
农业农村工作,事关粮食安全、事关乡村振兴、事关民心根本。七届市委第二轮中,巡察组着眼以巡促改,督促开展全市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情况排查;着眼以巡促建,推进乡村建设,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着眼以巡促治,扎实做好农业农村领域环境治理,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巡察工作承载着百姓的期盼,只有深入田间地头,才能走进群众心头。”市委第一巡察组负责人许世创表示,“巡察越有‘泥土味’,乡村振兴步伐就越快。巡察干部就是要扑身一线,找痛点、补短板,打通基层‘中梗阻’,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年来,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指导督导,县级巡察机构亮点纷呈。
坚持制度先行。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规范提升工作,先后出台十余份规范性文件,为市县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基本遵循。“六个一”制度体系搭建形成,为规范开展巡察村(社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指导督导。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若干措施》《关于对县(市、区)巡察工作实行包联制度加强调研督导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市级巡察机构对县级巡察机构的领导、指导、督导职责更加明晰,指导督导工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5月11日-13日,13个指导督导组分赴各县(市、区)开展指导督导,深入巡察一线、走进乡村社区,对县级巡察机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情况进行现场督导。
南阳巡察人交上优异答卷!
卧龙——“一花一草”总关情,产业集群势正起
“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为卧龙区“一花一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去年以来,卧龙区相继出台了推进月季、艾草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列入巡察机构重要关注内容。
巡察发现,部分乡镇在组织推进月季、艾草特色产业上用力不够,宣传不到位,群众“一年艾十年脏”的陈旧观念没有转变,月季、艾草种植存在点少、面小、零散的状况,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成效不明显。巡察组及时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整改,相关乡镇加强研究部署、宣传引导,全力推动“一花一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区委巡察机构将持续关注卧龙区‘月季产业集群’建设,保障推进月季、艾草企业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走出去,扩大品牌效应,真正让产业托起群众幸福生活”。卧龙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恩峰信心满满。
西峡——漫山茱萸红似火,产业重振聚民心
初夏时节,雨后初晴。走进距离西峡县城43公里的丁河镇陈阳坪村,目及之处,漫山遍野的山茱萸郁郁葱葱,摇曳生姿,预示着一个新的丰收年的来临。
“每个月都有技术人员来指导,管理上来了,不用说今年又是个丰收年,俺们全村户均增收一万元不成问题!”村支书叶建春对前来巡察调研的县委巡察办主任刘保娥说。
“那段时间巡察组经常来人,每次都问山萸肉的价格、收入,还劝我不要灰心,管好种好山茱萸。这才打消了我外出打工的念头。”该县米坪镇行上村周国华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激动地说。在巡察组的劝导下,他精心管理自家的2000余棵山茱萸,年收入达6万多元。现在的他不仅是全村的山茱萸种植大户,还是远近闻名的技术专干。
山茱萸喜获丰收
针对巡察中发现的“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逐年萎缩,技术服务不到位,尤其是山茱萸市场发育不够充分,产业加工链条薄弱、管理水平不高,药农增收乏力等”问题。巡察组先后向县委提出加大中药材发展力度、依托龙头带动拉长产业链条等意见建议。建议的落实伴随的是中药材种植产业的重新振兴。
“西峡县委巡察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南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扣中心大局,紧贴民生急盼,深入践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聚焦中药材产业发展,全方位监督,全链条服务,用高质量巡察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峡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宋扬一语中的。
邓州——“国之大者”不敢忘,粮食安全鼎力扛
五月的邓州大地,一望无际的麦田青黄交织,碧浪翻滚,丰收在望。在邓州市文渠镇李洼村一处麦田,市委巡察组的同志与该市农业技术人员仔细察看小麦长势情况。正值麦穗灌浆关键期,离不开技术人员的跟进、察护,这是一年来邓州精准巡察涉农部门,护卫粮食安全的一个小场景。
巡察组成员与农业技术人员在邓州市文渠镇李洼村麦田查看小麦长势
一年来,邓州市委巡察机构坚持政治巡察定位,突出巡察政治功能,围绕市委“三个一流”建设目标任务,把保障粮食安全落实到巡察监督工作中去,绷紧粮食安全弦,确保种业安全,让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邓州落地生根。
统筹谋划确定重点。围绕总书记视察调研南阳精神,尤其是围绕粮食安全、种业安全和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情况,精准选取对象,创新组织形式,优先对市农业农村局等涉农综合管理部门和乡镇、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常规巡察。
充分发挥参谋作用。立足巡察监督职责,积极落实市委要求,充分与市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等涉农部门沟通对接,把巡察政治要求与总书记指示结合起来,细化政治监督工作重点,提升巡察针对性和精准度。巡察村(社区)期间,认真走访调研,到田间地头一线了解掌握基层群众对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后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严厉打击耕地建房”“严防非粮化”等意见建议。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保证粮食安全必须保证粮种安全”理念贯穿到工作全过程。加强对良种选育全过程的监督,推动职能部门自主选育一批优秀农作物新品种,并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创建国家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督促市农业农村局解决河南先天下种业有限公司改制遗留问题,目前已经成立筹备委员会,进一步加强种业创新引领。
内乡——产业转型惠民生,一渠清水送京津
“看,这里变化好大,风景好美!”车即将行至桃溪镇桃庄河村部,同行的巡察组成员小吴兴奋地指着窗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春雨沐浴后的青山苍翠欲滴,漫山遍野郁郁葱葱,与蓊郁荫翳衔接的天际湛蓝辽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个金黄色巨幅大字静静地矗立在巍巍青山前,仿佛融入画中,无比和谐、自然。
“2016年我们来巡察时,这座山正在被开肠破肚、惨不忍睹,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这里植被恢复得这么好。”小吴滔滔不绝地给大家介绍起来。
“我种有100余棵大樱桃,今年每斤能卖30元,还供不应求,正常年景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巡察走访人员在田间遇到了樱桃种植大户时玉仙,她满脸自豪地说,“这些年我盖了新房、买了汽车,在县城还做起了小生意,可以说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时玉仙的大樱桃都种植在山上。“既要保生态、又要富口袋”,近年来桃溪镇党委积极探索,“关”“建”并举,以“关”促“建”,多方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在修复的矿山上培育发展大樱桃、板栗、茶叶、核桃等优质林果,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发展再上新台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2012年该镇被划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涵养区后,关停污染企业保水质是摆在桃溪镇党委政府面前的必答题。但彻底关停谈何容易!大多矿山经营者手续齐全,好的矿口每天有近百万的收入,解除合同需要赔付巨额资金;没手续的私挖盗采,和执法人员“打游击”。
2016年县委巡察进驻桃溪镇,生态环保是政治监督的重中之重。经排查,当年全镇仍有300余家大理石开采加工企业和200余家养殖场(户),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桃溪镇党委坚决扛稳巡察整改主体责任,把保生态保水质作为整改的首要任务。”巡察反馈后,时任镇党委书记李炳杰铿锵表态。此后,该镇前后两任党委书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拳出击、铁拳行动,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20年石材开采企业和规模以上养殖企业双“清零”。
目前,该镇已经成立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00余家,大樱桃、板栗、核桃、茶叶、蚕豆、中药材等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形成了“清明节前后采茶、五一前后摘樱桃、六七月份摘核桃、八月十五前后下板栗、十月份摘柿子”的良性产业增收模式。
桃溪镇大樱桃种植为群众带来客观经济收益
绿水青山也是生产力。山青了,水净了,天蓝了,路畅了,村庄整洁了,绿色产业发展了,群众心情畅亮了,这就是巡察人的初心和使命。
淅川——专项整治护碧水,水清民富谢党恩
“轰隆——”随着一声巨响,在淅川县丹江口水库马蹬镇崔湾村段170米水位线下,一座长达139米的拦汊筑坝违章建筑轰然倒塌。这是淅川县开展“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工作的缩影。
马蹬镇崔湾村拦汊筑坝违章建筑被炸毁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县担负着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任务。如何做到“水要清、民要富”,这既是摆在淅川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也对淅川巡察工作提出了更高政治要求。
一年来,淅川县委巡察机构站位库区水质保护和移民后续发展的政治大局,不断提高巡察质量,织密巡察“监督网”,抓早抓小抓苗头,对影响“水清、民富”的共性问题把脉问诊,持续监督权力规范运行,堵塞工作短板和不足。为更好地保护好库区生态和促进绿色发展,提出大力发展文旅融合、强化库区综合执法等7个建议,5个建议转化为全县集中治理行动或专项整治。
对涉及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的10个县直单位、5个乡镇(街道)和96个村(社区)优先开展巡察。始终把“水是否清、民是否富”作为巡察的重要内容,聚焦“水要清、民要富”查人查事查问题。
立足“水清”提站位。淅川巡察机构按照县委“双九”战略要求,结合涉水涉林涉农等职能部门职责,突出库周村生态保护的重要任务,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巡察办多次研判,制定生态环保领域政治巡察问题清单126项,为查找问题指明了方向。结合被巡察单位的特点,巡察组细化出各单位的巡察工作方案,稳步推进,查找工作中的问题、不足和短板。一年来,巡察发现拦河筑坝、河道采砂、畜禽养殖等环保方面问题190余个,推动问题整改率达97%以上。
围绕“民富”查问题。探索创新巡察村(社区)“六必进、五必查、五必问”工作法,有效提高发现问题精准度。96个村(社区)党组织,共发现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不平衡等涉及民富方面问题190余个。“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进试行“撤村并组”等意见建议得到县委高度重视,借助村“两委”换届,对村换届人选2300余人进行严格把关,村级党组织得到极大加强。围绕丹江口库区水质保护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向县纪委移交问题线索21个,向县扫黑除恶办移交问题线索2个,向县公安局移交问题线索2个,47人次受到党纪政务处理,3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正想找你们拍拍知心话,上次巡察后县里、镇里帮助我们调整产业,发展了500余亩早油桃、大樱桃、尖顶柿子等产业,我们村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呀,使我们村集体有收入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2022年3月27日,县委第一巡察组深入金河镇袁家村走访时,村支书袁胜权满脸幸福地述说着党的恩情。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把丹江库区水清、民富作为巡察监督的重点,强化政治巡察,力保库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民更富!”淅川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文永强调。(通讯员:张晓明、刘晶、崔本勇、黄彦涛、孙君晓、张会艳、杨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