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6个村、社区开展四轮巡察,覆盖率达54%,巡查问题整改率达90.8%;与全县17个乡镇(街道)党(工)委和纪(工)委逐一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今年来,全县共处置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69件……
一个个明晰的数字,是方城县纪委监委立足实际精准发力,用好“压实政治责任、加强廉政教育、突出整治重点、高悬巡察利剑、优化举报平台”“组合拳”,倾力打通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的最好见证。
压实政治责任,细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
方城县纪委监委聚焦基层“微腐败”,着眼于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深入推进监督执纪向村居延伸,力争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真正打通纪检监察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农村基层政治生态清明清朗,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正风反腐的实际成效。
“今年,我们严格实行签字背书,不仅与全县17个乡镇(街道)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还对各乡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情况实行月汇报、季督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方城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张天成说。
今年以来,该县紧紧抓住责任这个“牛鼻子”,对标对表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立足方城实际,具体细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有效压实了乡镇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凝聚了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抓落实的强大合力。
加强廉政教育,严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在方城县,廉政教育“走”进了手机。
“每逢端午节、中秋节、元旦等传统节日,我都能收到廉政短信。”方城县党员干部李冬冬说,收到的这些微信、短信很温馨,又提醒着她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廉洁自律。
廉政信息,只是该县加强廉政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方城县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坚持从思想意识抓起,把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运用脱贫攻坚、危房改造等领域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经常性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案为鉴、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在传统佳节、干部入党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向党员干部特别领导干部发送廉政短信、赠送廉政春联、推送廉政微信,着力抓在关键时、抓住关键人。
该县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纪律法规,列入县乡干部教育培训和各级党组织组织生活必学内容,以集中学习、讨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增强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
为了震慑了农村基层违纪违法人员,让各项惠农政策更好的惠及大众,该县突出整治重点,从严查处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今年来,全县共处置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69件,处理党员干部191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9人,组织处理162人,印发通报10期,通报典型问题27起72人。
巡察延伸村居,开通信访举报直通车
走进方城县,群众们纷纷说:“现在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得劲儿。”
赵河镇后王庄村村支书赵建海说到:“村里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医生也多了,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了、通往乡村的道路还装上了安全防护栏。”
这些靓变,正是得益于方城高悬巡察利剑,推进巡察工作向村居延伸,打通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方城县把巡察作为管党治党的“尖刀利剑”和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有效抓手,积极推进巡察向村居党组织延伸,对306个村、社区开展四轮巡察,覆盖率达54%。针对巡察问题整改情况建立回访抽查制度,共反馈问题3585个,整改到位3256个,整改率90.8%。通过巡察工作向村居延伸,真正发现了一批问题,建立了一批制度,补齐了一批漏洞,整改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疑难问题。
为了广泛接受群众举报监督,切实让“最后一公里”畅通,方城县纪委监委将信访举报工作作为监督执纪第一道程序、第一个关口,群众反映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主要窗口,优化举报平台,开通信访举报直通车。
该县对信访接待场所进行升级改造,将原有接待室由1间扩大为5间,增设了候访室、接待室、领导接待室、12388电话接听室等功能区,并开通了检举举报平台来访接待信息系统,有效发挥了信访举报问题线索“主渠道”、反腐民意“晴雨表”和领导决策“情报部”的作用。
群众们称,反映问题更快捷方便了,工作人员更耐心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