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县里征用的集体土地,村里不留存招标文件、合同等材料,征地补偿的收发记在村集体账目上,村民对此不知情,资源管理可能存在漏洞……”日前,淅川县纪委监委督导组在上集镇槐树洼村进行“三资”管理专项督查时,严肃指出发现的问题。
自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淅川县纪委监委从全县500多个行政村(社区)中选取“三资”及债权债务规模较大的5个村(社区)作为提级监督对象,通过定期督导检查、参加村“两委”联席会等方式,做实做细末梢监督,推动村级监督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进一步细化乡镇纪委、村‘两委’成员的工作职责,列出详细工作清单,让镇村两级逐项对照完成。”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王亚迪介绍,通过实行“清单式管理”,建立起“三资”管理决策事项台账、问题线索排查整改台账、线索处置台账,每月对整改处置情况跟进监督,对敷衍应付的早发现、严查处、问准责,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为确保提级监督督在关键处、查出真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由党风政风室牵头,与县财政、民政部门联合成立3个督导组,对试点村(社区)“三资”台账、“两委”干部廉洁履职、村务公开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深入挖掘试点村(社区)“三资”管理方面问题。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提级由县纪委监委办理,并建立台账,跟踪问效,确保监督约束常态化。
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在淅川民生监察平台APP上晒出“三资”公示事项,村民可随时随地在手机上查看,发现问题通过平台向县纪委监委反映,切实提升监督质效。
“通过提级监督工作,拉近了监督距离,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村(社区)基层一线。”该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王黎明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强对基层“小微权力”的监督约束,做实做细基层监督,推动监督下沉,以精准监督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姚娜 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