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我有幸被选为河南省纪检监察系统柔性援疆人员,从中原南阳远赴新疆哈密,在伊州区纪委监委开展为期3个月的援疆工作。在援疆的日子,工作因援疆而充实,生活因援疆而多彩,其人其事、所见所闻总有一些不经意的感动和感悟,温暖和激励我前行。
不舍和毅然前行
9月13日早晨,吃过母亲煮的饺子,拿起爱人收拾的行囊,在巷口和母亲、爱人、孩子挥手告别,乘车到南阳市纪委监委和同去援疆的第十审查调查室杨晓鹏会合,一起乘车到新郑机场,下午乘飞机飞往新疆哈密。
当踏上飞往哈密飞机的那一刻,回望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心里是那样的不舍,飞机一起飞我的眼睛忍不住湿润了。
当初接到援疆任务时,心里非常兴奋和向往,新疆是个好地方,哈密是瓜果之乡,有机会去体验一番。虽然家里上有母亲、下有小孩,但母亲身体还算健康,还可以帮爱人照看孩子,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可是随着新疆疫情严重,哈密也受到波及,原定援疆日期推迟,人们又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得我竟曾经有一丝动摇。
哈密地处西域,与河南相差两个时区,作息习惯与河南相错两个小时;哈密的饮食习惯与河南大不相同,据说是“无辣不欢”;哈密环境干旱、昼夜温差大,“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这些自己能否适应,还有疫情……,心里就有些担忧和动摇,但这也仅仅是一丝担忧和动摇罢了!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哪里都是在祖国的大地上,都是在为党为人民为纪检监察事业工作。组织开展援疆活动,说明新疆发展需要内地支援,组织派自己去援疆,说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组织的认可,别人援疆都能适应和习惯,为什么自己不能适应和习惯。再说,我们家族是有光辉援疆史的。我六爷,建国后当兵转业到新疆修铁路,最后把生命也献给了新疆的铁路事业,他的子女也都留在了新疆在铁路系统工作,为新疆的铁路事业贡献了力量。
这更加坚定了我援疆的信心和决心。一切担忧和困难都是“纸老虎”,全国各民族一家亲、各民族一道共同建设新疆,我要去援疆,我要去哈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有亲人。大美新疆我来了,甜美哈密我来了!
到达和新的工作
9月13日下午,经过3个多小时的长途飞行,晚上7点15分飞机降落在哈密市机场。
在机场按疫情防控要求做好有关登记、核酸监测后,河南省纪委监委援疆干部在哈密市纪委监委挂职的赵阳副书记和哈密市纪委监委组织部刘聪部长一行早已在机场外广场热情地等待着我们。
热情又简短的见面仪式后,赵阳副书记给我们作了动员讲话,主要讲了四层意思:热烈欢迎;严格遵守当地的疫情防控要求;学习当地干部数十年如一日扎根边疆的精神;树立河南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听了赵阳书记的讲话,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多做事、少空谈,让自己在哈密援疆的3个月过得有意义。
动员讲话后,我们一行在刘聪部长的带领下乘车赶往哈密市宾馆。在路上,哈密市纪委监委宣传部的程晨,向我们简要介绍了哈密。
哈密,古称伊州,地处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向内地的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边关锁钥”和“新疆东大门”之称。面积14.21万平方公里、人口67万,天山山脉横贯全境,把哈密分为山南山北两个区域。山北森林、草原、雪山浑然一体,山南绿洲、沙漠、戈壁气势磅礴,盛产哈密瓜、葡萄、大枣、西瓜,牛羊肉特别鲜美,素有“甜美哈密”之美誉。
9月14日上午,哈密市伊州区纪委监委的徐涛副书记、组宣部梁瑞雪部长到哈密宾馆和我们对接,我们南阳一行分在伊州区纪委监委工作。
徐书记和梁部长热情地把我们接到伊州区纪委监委,带我们先后见了伊州区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谢忠华书记和区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田丰书记,并进行了亲切交谈,还陪同我们熟悉工作环境,安排了舒适的住处。我和杨晓鹏被分在伊州区纪委监委第四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我知道新的责任和任务在等着我。
适应和进入角色
请允许介绍一下我的新同事,伊州区纪委监委第四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李子平,一个年富力强、风风火火的纪检干部;组员沙拉木,一个热情聪明的维吾尔族青年;组员玛尔江,一个可爱活泼的哈萨克族姑娘;还有王云飞、刘金鑫、王国武等干练的汉族小兄弟。
新疆全区工作时间和中原地区不一样,五一至十一期间上午是9点半上班、13点半下班,下午是16点上班、20点下班;十一后到次年五一,上午上下班时间不变,下午则改为15点半上班、19点半下班。
单位内部有餐厅,每天三顿都在单位用餐很方便。早餐有稀饭、馍或牛肉面,中午有米饭和面食,晚餐和早餐一样,就是菜太辣、面条太硬,很不习惯。我想起作家汪曾祺的一个故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求学时,善于吃喝以“美食家”自居,曾向同学夸下海口他什么都吃,有一次一个同学整了他一下,请他下馆子,点了三个菜炒苦瓜、凉拌苦瓜和苦瓜汤,他皱着眉头把菜吃了,以后他什么都吃了。我就餐时,尽量打不辣的菜、多吃米饭。这里作息时间比中原晚两个小时,吃饭晚睡觉晚,造成人家不饿咱饿了,人家没睡咱该睡了,唯一是早晨很早就醒了,我想尽快把作息和饮食习惯调整过来,过几天一定会适应的。
9月15日正式上班第一天,按照工作分工我和杨晓鹏很快进入角色。随后的几天里,我和新同事一起外出取证、调取有关资料,或参与办理案件、整理归档案卷,很快和新同事们打成一片并肩战斗。
融入和肃然起敬
工作一段时间,我和杨晓鹏逐渐融入伊州区纪委监委这个集体,通过深入观察了解和交流,我们从心里暗暗佩服伊州区的纪检监察干部。
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程序要求是那样严格,他们是那样的敬业,20点下班很少有人走,整座办公楼依然灯火明亮,从领导到同事仍然在工作,22点以后才陆续下班。我开玩笑地对科室同事沙拉木说:“教育上实行延时服务,你们工作也延时呀!”沙拉木告诉我:“这对我们来说是常态,我们很少过双休日、节假日的!”
科室同事沙拉木29岁、王云飞26岁、王国武25岁,年轻精干,虽然参加工作没几年但业务精通、工作熟练,外调内审、监督办案均是一把好手,加班加点毫无怨言。
9月27日,我和杨晓鹏到哈密市纪委监委参加了自治区纪委监委召开的全区援疆纪检监察干部视频座谈会。会议上,聆听了援疆纪检监察干部的典型交流发言,了解了他们援疆的工作事迹,他们都是3年期的援疆干部呀,这里气候干燥、风沙弥漫、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我们来了很不适应,他们却在这里整整三年,由此想到扎根新疆的党员干部,他们更了不起!
参加完会议,我们对援疆干部和扎根在新疆的干部肃然起敬。风沙吹老了岁月,改变了他们的容颜,却改变不了他们援疆建疆的一颗红心!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左公柳”
在哈密有一种特殊的柳树,叫“左公柳”。“左公柳”是晚清重臣左宗棠带领湘军西征收复新疆一路栽植的柳树。
左宗棠是收复新疆、推行新疆建省的功臣,他带领西征大军在风沙万里、苦寒贫瘠的西域造就了千里绿色长廊,也为哈密大地带来阵阵绿风,绿了荒漠戈壁、造福了当地民众。
史书评价他是“书勋则钟鼎千秋,论治而堂廉一德”。
据了解,目前哈密市留存有百年以上的“左公柳”218棵,哈密市沿哈密河东西河坝建成两条贯穿整个市区的湿地公园,一方面更好地保护“左公柳”、修复生态,一方面也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其实保护“左公柳”,更重要的是传承“左公柳”所蕴含的精神。
我想,来援疆的干部和为祖国戍边扎根新疆的党员干部,不正是继承了“左公柳”精神,为新疆建设默默奉献着心血和汗水,就像缕缕春风吹过玉门关,才有那“十里桃花万杨柳,中原无此好春风”的西域新貌!
其实,纪检监察干部更应该继承“左公柳”精神,不屈不挠、敢于向恶劣环境作斗争。
居家办公
10月13日,我们入疆刚好1个月。下午下班接办公室通知,因疫情原因,一部分人员留守单位办公、一部分人员抽到疫情防控一线、一部分人员居家办公,我们是居家办公。收拾好必备的办公用品返回住地,我们开启了居家办公的模式。
10月16日,万众期待、举世瞩目党的二十大隆重开幕。我们通过学习强国平台的直播,全程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这真是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
10月17日,赵阳副书记通过手机召开视频会议,南阳、周口、新乡3地市纪检监察系统来援疆的9位同志参加会议。赵阳对疫情防控和下步援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重点对学习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进行安排部署,要求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做好援疆工作。在视频会上,大家都汇报了前一个月工作、援疆感受和下一步工作打算,通过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援疆是人生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定要抓住机遇,本着“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援疆“三问”来干工作、做事情。
居家办公,除做好日常工作外,学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一项重要任务。
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我为自己生活和工作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10月25日农历十月初一,按老家习俗是祭拜去世亲人的日子。下午6点多,南阳的援疆干部刘国杰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让人泪目:“参加工作30年,每年雷打不动都要按照早清明晚十月一的时间点赶回老家,给故去的亲人整理坟茔、送去纸烧。今年因为一个选择,让回家的路成了最遥远的路。”当时心里就软软的,不是思乡而是怀人。可是“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自古忠孝难两全呀!
协同并肩作战
在伊州区纪委监委第四派驻纪检监察组,我们的日常工作是参与日常监督和案件办理。我们在组长李子平的带领下,参与办理了某某某违纪违法疑难案件的办理。
某某某案件难在“两多一长”上:一是问题线索多,涉及几十条问题线索;二是涉及人员多,几十个人员,有的已经退休,离疆居住在郑州、广东等地;三是时间跨度长,横跨一二十年,人员变动造成取证难。
我、杨晓鹏和科室同事王云飞、沙拉木在李组长的带领下,首先对某某某案件进行综合分析,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经过分析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根据方案合理分工,外调内审有序开展。我、杨晓鹏作为主办人员,更是参与多次谈话,充分发挥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长,谈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疫情原因,有些涉案证人不能采取面对面谈话,杨晓鹏和王云飞、沙拉木就积极创新,在标准谈话室采取电话笔录的方式,同步录音录像来固定证据。办案期间,每一天李组长都要召集我们开碰头会,汇报工作进度、研究遇到的问题、安排下步工作。在撰写报告时,我们共同商议、多次修改,力争达到事实清楚、表述准确、建议合理。
某某某案件仅卷就整理了24卷。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某某某案件通过区纪委监委领导的审核,上报哈密市纪委监委。
在工作中间,我学到了他们对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也把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当文明志愿者
在哈密援疆期间,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要数当文明志愿者。哈密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每个单位都有“创城”责任路段,到路段当文明志愿者也是我们工作之一。
按照伊州区纪委监委“创城”值班表,我和同事们准时到达责任路段,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边走边拣拾卫生死角里的垃圾、纠正行人不正确佩戴口罩、提醒骑行电动车者佩戴安全头盔等等,在倡导文明行为的同时自身文明素质也得到提升。
当文明志愿者徜徉在哈密街头,使我对哈密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哈密虽说是沙漠中的绿洲,环境干旱、风沙多,但哈密城却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干净整洁,绿植多为柳、杨、榆、槐、松、柏、核桃、海棠等,花卉是波斯菊、百日菊、万寿菊、蜀葵、一串红、千日红、鼠尾草等,凡是有空的地方都种上了树木和花卉。尤其是海棠,深秋正是果实成熟的时节,一串串红色的果实挂在枝头,像珍珠、似玛瑙,非常讨人喜欢。行走在满是绿树和鲜花的马路上,远处是天山,真是“天山隐隐路迢迢,秋尽哈密草未凋”,这样的诗情画意,你怎能不爱上哈密!
流连忘返
时间过得真快,一瞬间3个月的援疆时间马上到了,离返回的日子越来越近,可是心里是这样的恋恋不舍。
3个月来,我了解了一座城——甜美哈密,知道了一种精神——“左公柳”精神,认识了一群人——可亲可敬的哈密人。
在哈密援疆的经历,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也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虽然只有短短3个月时间,但情谊和记忆会比3年、30年更长久,会铭记一生的!
炫彩湖水深千尺,不及援疆豫哈情。熟悉了哈密的城市街道,爱上了这里的一早一木,哈密至于我,就像康桥至于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临别之际,我在心里深情地说一声:“哈密,霍西!霍西,哈密!”(西峡县纪委监委李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