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18-11-29 21:45 来源: 南阳市纪委监委网站

  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作风体现党的性质,代表党的态度,反映党员的能力,更是彰显党的优良形象。作风建设一直贯彻在党的事业发展中,我们党在革命、改革和建设中每个历史关键点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及时开展全党的作风建设。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陕西延安吴起县包括县长、副县长在内,吴起县政府领导办公室大门都装上了门禁系统,引起舆论的哗然,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近年来,“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在全国也得到扼制,然而在延安吴起县,政府大门看似好进,领导大门却设了门禁,领导干部方便了,群众却十分不满意[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考察调研中一再强调干部作风的建设问题,因此,加强对党员正风肃纪的作风建设,不但实现自我人生的优秀品德,建立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威信,还是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必然要求[2]。
  
  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一直是政治建设中的重点话题,不但关乎领导干部个人的思想道德提升,优良的领导干部作风反映党的整体形象,建设高效的制度作风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供丰富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
  
  (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需有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建设
  
  东欧剧变的惨痛教训忧然在耳,没有长远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任由错误思想形成潮流影响局势,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领导干部的工作实质是取得民心的信任,加深与老百姓的情感联系,获得老百姓的认可。党的一切的宗旨都应该是执政为民,如果漠视宗旨意识,失去群众基础,与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我们党的先先锋队和派头兵,更加需要以身作则,深入实践作风建设,坚固为民亲民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积极投身五位一体的伟大事业实践中,才能不段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3]。
  
  (二)保持党的先进性客观需要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来源,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根本前提,是着眼于国情需要和顺应世界发展的正确研定。党员干部如果在自身的思想、道德上认知偏离,与党的领导组织脱轨,就会信念薄弱,信仰却失,党员是构成党的组织的细胞,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需要党员的党性素养和良好的领导及工作作风来体现。党性意识强烈的领导干部必定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工作踏实稳重;相反,党性素养缺失的领导干部,信念意志不坚定,工作涣散将就。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定需要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先锋表率,树立新风,弘扬正气。在过去的9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中国广大人民的前列,也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成为带领新中国的执政党,就是因为坚持不懈地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的先进党,比对其它政党,我们共产党始终保持自身的光荣传统和继承优良作风[4]。
  
  (三)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领导干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推动者,其作风如何直接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落实。建设和谐社会主义,让群众全心全意拥护党的领导,需要领导干部做好表率打造一支声誉,威望高及作风良好的队伍。在国家发展的不同关键时期,有成千上万的前辈奉献自我,肩负使命,创造无数优秀感人事例,这群时代的楷模,社会的先锋,他们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感动影响着周围群众,产生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我们党能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正离不开领导干部对工作作风的认真改进,正是无数优秀党员前赴后继,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因此,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力的保障。
  
  二、当前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不断开展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绝大多数干部能够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干部作风整体上是不断好转的。但是对照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愿望,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上还存在着不小差距。甚至有的领导干部由于道德思想偏离,信念动摇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5]。
  
  (一)理想信念薄弱,进取意识急需提升
  
  有些领导干部出现对共产主义信念程度不等的动摇,没有认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放弃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政治忠诚缺失;多元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下,缺乏深入的学习,不能敏锐觉察党性的根本,政治思想模糊;工作作风拖拉涣散,办事质量效率低下,应付思想过重,缺乏创新实干精神;有的独断专行,有的理论脱离实际,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缺乏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正确意识。
  
  (二)学风不端正,理论素养急待加强
  
  有的领导干部以工作忙碌为推脱,拒绝学习,学习兴趣日渐淡化,导致理论知识不够;有的干部为学习而学习,本本主义,遇到问题则是按照理论案例生硬搬照,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工作效率低下;有的干部则忙着显摆官僚主义,忘却自身职责;有的干部则凭主观主义办事,注重讲究实用主义,以一时的成效为由拒绝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欠缺。
  
  (三)宗旨意识淡化,工作作风急待改进
  
  我们党执政以来,由于地位的变化,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脱离了群众,背离了党的宗旨。本来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责任,应当用来为人民服务,但有的人却把它当作一种待遇,更有甚者,用它牟取个人私利,有的则称王称霸,成为黑社会势力的“保护伞”、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还有的不搞实际工作,尽做表面文章给别人看。这些影响很坏,如果工作作风不改进,如不下力气治理,一旦风气养成,必然会败坏党的形象。
  
  (四)务实精神缺乏,担当意识急待培养
  
  有的领导干部追逐浮夸的政绩、虚构的经验、把自身身份当作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工作上避重就轻,避难就易,习惯做表面文章;“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兴邦。”党员干部能不能唯实、求实、务实,关系改革发展大业,建立党员干部担当意识的培养,决定国家的前途命运。
  
  (五)生活作风涣散,廉洁自律有待加强
  
  有的领导干部逐渐放宽对自身的约束,信奉“小贪小节”无害的处事观念,忽视党员作风的原则性问题;有的领导干部诚信欠缺,违反社会公德、职责道德、家庭美德;有的生活不检点,铺张浪费,大讲排场,利用职权之便牟取私利;有的廉洁自律意识薄弱,贪婪享乐,收受礼品金钱,巧立名目,挥霍公款,利用各种事宜大肆无忌惮地敛财。
  
  三、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对策
  
  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着党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事业成败。只有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才能开创作风建设的崭新局面。针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部分问题,我们要从制度建设、思想教育和监督保障三个方面出发,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
  
  (一)严格落实学习教育,牢固思想基础
  
  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党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延安整风,首先就是整顿学风,毛主席曾经鲜明地提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任务,并要求以“研究思想方法论”为主。这是党发展的一个伟大创举,使我们深刻作风建设的紧迫性。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通过继往开来的教育活动,坚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促使党事业一直向前发展。最近几年,面对新时期国家及国际形式的新变化,我们党的思想教育相继开展了一系列集中式的教育活动,包括“三讲”教育活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些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发扬了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我们深刻意识到,要应付新时期党建设的各种挑战,必须把全党的思想团结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上。而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自觉,严格落实学习教育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思想素养是领导干部最核心的素养。
  
  (二)严格把控考核奖惩,健全制度保障
  
  根据党的前辈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问题,从制度上保证作风建设的有效性、规范性和长期性。习近平同志也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此,明晰化的制度可使领导干部办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会迷惘无知。推动作风建设制度机制落地生效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强化问题导向,突出抓好整改落实,切实抓好各项考核奖惩工作,以重点突破推动作风整改好转。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边听边改,落实领导干部的责任问责制,完善民主集中制,通过制度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弘扬良好的社会正气。作风建设教育是中心各部门制度性、经常性的工作,促进干部作风养成,确保干部经常受教育,让群众切实感觉干部作风转变成效。为适应这种形式变化,从钱、权、人三个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建设科学合理、配套完善、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严格把控考核奖惩,为作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加强组织纪律,严化监督制约
  
  推进干部领导的作风建设要把内部监督和外部掌控结合起来才能预防权力滋生的腐败。从十八大以后,党内健全了一系列长效的监督机制,相继出台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等规章制度,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监督运行条例;坚持民主集中制、工作报告制、“三会一课”制等一系列党内生活制度建设;党中央为了进一步全面从严治党,在十八届六中全会时昭示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作风建设必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要以问题为导向,整合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力量,既要加强纪律教育,又要强化纪律执行,强化执纪的严肃性和威慑力,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各个领域的监督运用,拓宽监督渠道,扩大监督范围,加强关键环节的监督,使党内监督、法律法纪监督、组织监督有序进行,从根本上断绝腐败滋生的条件。
责任编辑:
©中共南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南阳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26770号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229号    网站标识码:4113000048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