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宣讲课堂(九):少一些非分之想,多一些清心寡欲
2025-11-06 16:31 来源: 平顶山纪检监察网站


大家好!我是叶县人民医院娄一戈,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少些非分之想,多些清心寡欲”。

贪欲是人心的无底洞,要想家庭幸福,家运昌隆,克制贪欲极其重要。所以,领导干部要引导全家少些非分之想,多些清心寡欲。家属要做反腐倡廉的坚强后盾,对另一半“正事不干扰,邪事不放任”。要时刻牢记:权力和位置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爱岗敬业、履职尽责是本分,贪图享受、得过且过是失职。领导干部个人要廉政,家庭成员要廉洁,不与他人比权位,不与别的家庭比财富,这样才能家庭和谐、心灵宁静,花好月圆人长久。


少一些非分之想,多一些清心寡欲


贪欲之于家庭,恰似洪水之于堤坝,一旦失控便会冲毁家运昌隆的根基,瓦解家庭幸福的内核。对于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而言,要守护家庭安宁、维系家风清正,核心在于引导全家克制贪心、淡化欲求——少一些非分之想,多一些清心寡欲,这既是对个人政治生命的保护,更是对家庭未来的负责。

所谓“非分之想”,本质是对不属于自己分内、名下之物的过度觊觎:既妄图占有本不应得的利益,又贪图超出合理范畴的好处。这种念头若在家庭成员心中滋生,便会成为腐蚀家风的“第一粒灰尘”。领导干部家属作为家庭生活的重要参与者,首先要认清一个核心准则:当官与发财本是两条无法交汇的道路。选择从政,就意味着要摒弃“借权敛财”的杂念,坚守“权力为民”的初心;若渴望财富,便应通过合法经营、诚实劳动获取,绝不能倚仗领导干部的权势,攫取非法所得,更不能纵容亲朋好友钻权力的空子、贪不义之财。

贪腐的滋生从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念及行”的渐进过程。许多贪腐案例证明,最初只是家庭成员在思想上多了一丝非分之想,随后逐渐模糊“分内”与 “非分”的边界,将不正当诉求当作“理所当然”,最终迈出有损清廉家风的第一步。当家庭成员集体陷入这样的认知偏差,整个家庭便会如同踏入腐败的“沼泽”,越是挣扎越难脱身,不仅会毁掉领导干部的政治前途,更会让家庭陷入妻离子散、名誉扫地的绝境。

因此,领导干部家属绝非反腐倡廉的“旁观者”,而应是坚定的“后盾”与“监督员”。要时刻提醒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岗位是履职尽责的平台,而非谋私利的工具。家属自身绝不能琢磨 “如何借权获利”,更不能在幕后充当“贪腐推手”,纵容领导干部滋生非分之想。要明白,家庭的和谐稳定从不取决于财富多寡,而在于全家人心无杂念、行有所止,从未做过对不起国家与人民的事 —— 这份“问心无愧”,才是家庭最珍贵的财富。

那么,领导干部家属究竟该如何践行清心寡欲、淡化欲望,真正筑牢家庭廉洁防线?

其一,要以“知足”划定欲望边界。知足并非不思进取、安于贫困,更不是以穷为乐、放弃追求,而是在名利面前保持清醒:看淡身外之物,珍视已拥有的幸福(如稳定的生活、健康的家人、清白的名誉),不奢求能力之外的利益,不与他人攀比虚荣、心生嫉妒。安于本分、追求俭朴,才能对当下的生活状态心怀满足,从根源上杜绝非分之想的滋生。

其二,要以“寡欲”减少物质执念。孟子曾言:“养心莫善于寡欲”,又说“其为人也寡欲,虽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物质欲望与心灵安宁的辩证关系 —— 物质欲望越多,内心的焦虑、忧心便越重,快乐与平静只会越少。人要生存固然需要物质基础,但索取必须有“度”:家有万贯,每餐仍不过一碗饭;坐拥百套房产,每晚仍只睡一张床。超出实际需求的物质追求,只会让人陷入贪心的深渊,最终被欲望反噬。

其三,要以“境界”摆脱世俗束缚。淡泊家风的培育,既要靠“知足寡欲”的生活态度滋养,更需靠精神境界的提升来助推。领导干部家属应跳出世俗的价值误区,不将钱财多少、权势高低作为衡量个人成功或家庭幸福的标准,而是把 “公正、清廉、奉献”作为家庭的至高理念:不与他人比权位,不与别家比财富,以心灵的平静换家庭的和谐。唯有如此,家属才能在坚守自我淡泊的同时,真正做好领导干部的“廉政监督员”——常敲 “廉洁钟”,常念“廉政经”,提醒他们以党纪国法约束言行,爱惜工作岗位、珍惜家庭幸福,始终做到淡泊名利、抗住诱惑、廉洁从政、勤政为民,防止其在权力的漩涡中误入歧途。

回望诸多贪腐案例,不少贪官在从政之初,都曾立下“勤政爱民”的誓言,渴望成为百姓称赞的好官。可随着权力扩大、接触的名利场诱惑增多,他们渐渐忘记了初心,背弃了对党和国家的承诺,放弃了为政之本,最终沦为自己曾经厌恶的贪官。而在这一思想腐化的过程中,家庭的影响清晰可见:多数官员的贪腐之路,都始于家庭成员心中先有了非分之想 —— 或是家属贪图享乐,或是亲人索要利益,最终将领导干部一步步推向腐败的深渊。

由此可见,要守护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被“异化”,家庭成员必须清醒认识贪欲之害,牢记“贪心不足蛇吞象” 的古训。唯有全家共同摒弃非分之想、坚守清心寡欲,才能避免因一时贪心毁掉整个家庭,既护住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也守住家庭长久的安宁与幸福。

责任编辑: 叶县
  • 版权所有:中共叶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叶县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