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监督 护黄河 促发展|陕州区:专项监督守护绿水青山

发布日期:2024-10-10    来源:三门峡市纪委监委网站

陕州区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原则,积极探索“生态修复+”模式,打好打赢矿山综合整治、生态修复攻坚战。图为陕州区王家后乡境内清水河铝矿生态修复后的矿山新貌。

走进陕州区锦江奥陶矿业有限公司焦家铝矿,一棵棵树苗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一片片绿油油的植被在原野上散发着生机,现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色标语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以前,这个矿区技术落后,整治标准低,修复过的地方还有被雨水冲刷坍塌的现象……”几年前,焦家铝矿环境问题欠账多,历史遗留难题多。

2023年以来,陕州区纪委监委将监督护航矿山综合整治、生态修复攻坚行动作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陕州区落地落实的具体抓手,发挥“室组地”联动优势,紧盯突出问题,深挖乱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机制、干部等方面深层问题,综合施策,推动源头治理,守护绿水青山。

针对矿山综合治理中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陕州区纪委监委成立专案组,深挖彻查相关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同时,与公安、审计等部门建立线索移交、联合会商机制,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同步开展涉矿领域违纪违法存量问题“大起底”,督促辖区行政执法部门对224件矿产资源领域执法案件全面倒查,先后查处涉矿领域党员干部64人次,正在办理2人。组织召开涉矿重点乡镇及行业部门中层以上干部集体提醒谈话会,促使8名党员干部主动交代问题,上缴违纪违法所得238.24万元。精选近年来查处的涉矿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编印警示教育资料,部署开展全区矿山无序开采问题专项以案促改,以身边案教育党员干部遵规守纪、廉洁干事,在深化以案促教促改促治中持续净化矿产资源领域政治生态。

陕州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力破解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难题,积极推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图为陕州区观音堂镇境内杜家沟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后脱胎换骨展新颜。

为保障系统施治长远治理,该区纪委监委抽调专人成立2个工作专班、9个专项工作督导组,对28个矿区点对点跟进督导1000余次,推动化解风险隐患91个,自查整改问题103个。监督推动扎实开展矿区生态修复工程、矿山生态修复“复绿大会战”,全区累计出动人员10万余人次、机械5.6万台次,整修边坡207千米,完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1.2万亩,栽种乔木、灌木348.5万株,播撒草籽5015.1亩,种植经济作物1481.3亩。

为持续巩固矿山修复成效,陕州区纪委监委持续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督促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建立常态化巡查检查制度,综合运用卫星遥感图斑核查、无人机巡察比对等手段,将矿山地表扰动、矿区范围、涉爆企业以及矿山违法违规占用林地、草地、湿地等情况纳入日常巡查监管,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对巡护工作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督办整改,对违纪违法者一经发现、严肃查处。目前,已巡查检查涉矿企业88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76个,对违反民爆物品管理条例的观音堂煤矿开出罚单。

“下一步,区纪委监委将持续围绕公职人员在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中的履职情况和纪律作风问题跟进监督,以从严监督推动矿产资源领域政治生态持续向好。”陕州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