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义马市纪委监委找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点任务、具体路径和有力抓手,把握监督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坚定有力服务发展大局。
突出重点,把好政治监督“定盘星”。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部署新要求,围绕“三新一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粮食安全等重大战略,紧盯省委巡视整改“回头看”、违规乱占耕地建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等,动态更新政治监督重点事项清单,精准开展监督检查,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48个,党纪处分2人,约谈59人,对25名党员领导干部、18家单位进行全市通报批评。
多措并举,画好日常监督“同心圆”。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等“关键少数”,制定监督任务清单,构建“室组”联动工作机制,开展监督检查156次,对全市88家单位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情况进行考核。扎实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推动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力推进清廉义马建设。
靶向纠治,开好专项监督“体检单”。把民生痛点、关注热点作为正风反腐的着力点,常态化清单化开展教育、金融、交通运输等领域专项监督治理工作。以集中整治“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为抓手,着力解决资源富集、权力集中、攸关民生、反映强烈的医疗卫生、就业培训、养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各类专项整治共查摆问题1370个,处理67人,制定整改措施1347条,推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60余项。
精准发力,用好巡察监督“显微镜”。制定十届义马市委巡察工作规划,梳理问题清单,围绕“三个聚焦”深入开展政治巡察,探索深化“码上巡察”“巡察+廉情监督”工作模式,全年组织开展两轮常规巡察,完成对4个市直单位常规巡察,实现全市7个街道及35个社区巡察全覆盖。坚持问题边巡边改、线索边巡边移,及时推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修订完善《义马市巡察整改工作流程》,完善市委书记约谈、分管市领导领办督办等工作机制,有效传导整改责任压力。
同频共振,打好基层监督“组合拳”。围绕“两升一降”目标,在35个社区选聘廉情监督员,将社区廉情纳入各街道“双月点评”考核内容,进一步加快清廉社区建设工作。创新打造“廉情监督员+社区网格长+楼院长”三级廉情监督网络,实行“红黄蓝”三色廉情预警机制,开展社区廉情监督观摩活动,制定“三清单一手册”,开展科级干部“一对一”帮带廉情监督员工作,切实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建设“义廉通”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紧盯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全面规范小微权力运行,实现了“线上+线下”闭环监督。
创新监督,当好营商环境“护航员”。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工作要点》,选取40个重点企业(项目)作为营商环境监测点,探索实践“亲清政商关系评议”监督平台建设,选配监督员、联络员和特邀监督员,建立“点对点”沟通机制,健全“协调对接+会商研判+督办问责”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解难点通堵点。督导落实企业“宁静生产日”制度,开启企业运行“免打扰模式”,各职能部门对企业检查次数较制度出台前下降38.3%。推动政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创新开展“两问两送”活动,督促解决原料购进、产品销售、用工渠道等问题167个,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性资金2800余万元,用监督治理“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以有力监督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