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礼赞】“早教风波”话教育
2018-11-08 11:01 来源:

下午下班刚进家门,母亲就急忙把我拉到卧室,火急火燎地问:幼儿园入学不是要满三岁吗?牛牛才一岁多,咋能报名呢?这么小,也学不会呀?

我一听霎时明白了。妻子今天给孩子报了早教班,事先没和母亲沟通,老人家心里有意见了。

妻子从事教育工作,特别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老早就和我商量给儿子报个早教班。为这事,我们还专门考察过几家早教中心。

尽管我不厌其烦地告诉母亲,早教和幼儿园不一样,但她还是不能理解。这么小,话都说不好,咋学?看着母亲气鼓鼓的样子,我不禁啼笑皆非。

这周末,牛牛有早教课程,您也跟着我们一起去看看,到时就明白了!我无奈地说道。

晚饭后,我坐在沙发上,不由想起了自己上学的事。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出生在豫东平原的一个小乡村,孩童的记忆就是捡麦穗、放羊、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那时没有幼儿园,更勿庸说早教了。直到七岁那年才算上了小学,小学就在村头,仅有四五位老师,两排土房、没有院墙,遇到下雨时,屋外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班里同学大小不一,甚至还有几个十岁的。农村劳动力少,农活重的家庭,孩子上学普遍较晚,这在当时再正常不过。班主任是一名姓张的女老师,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而且从一年级一直教到我小学毕业,小学五年就这样从家里到村头,从教室到田野地过去了。

小学毕业后升入全乡仅有的一所初中,离家四五里路,每天五点钟左右就要起床去上早自习。那时学校还没有通电,冬天上早自习时需要自带蜡烛,站在校园里远远望去,几十团烛光就像夜空中的点点星辰。也是在这个时期,我第一次接触到外语,全校能讲英语的三名老师是我们学生心中的神人。后来上了高中、大学,才发现当初许多单词的读音都是不对的,直到现在,“NO”这个单词我还习惯性读成。初中三年,身边的同学逐渐变少,初一时有四个班,初三时就只剩一个班了。那个年代,农民一年的收入才几百元,每学期几十元的学费令很多家庭望而生畏,很多同学早早就中断学业,承担起了家庭重担……

发什么愣呢!做完家务的妻子打断了我的沉思。

现在的孩子真幸福,比我那时候上学好多了!就说牛牛上早教吧!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呀!呀!才感受到这种变化呀!你对我们教育事业关注也太少了吧!你上学的时代已经是旧黄历了,早就翻篇了!妻子略带调侃地说。

这些年国家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校舍、增加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待遇,我们教育工作者也有干劲。为了鼓励学生上学,还免除九年义务教育费用,就连上高中和大学,国家也出台了补助政策,以后再也不会有上不起学的现象了。一聊到教育,妻子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了。

现在社会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就拿学前教育来说吧,现在农村每个乡镇都有幼儿园,孩子刚满三岁,不用打电话搞宣传,家长主动来学校给孩子报名。上早教班也会是这样,迟早会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听到我和妻子热火朝天的讨论,母亲也来到了客厅,在一旁静静地听,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转眼间周末到了,我特意喊上母亲一起送牛牛到早教中心。

今天我们进行的是音乐课,主要通过聆听歌曲,做游戏,让宝宝感知各种乐器的声音,进而培养宝宝的专注力、想象力……”一名老师正在进行课程介绍。

软包的房间内十几个和牛牛一般大小的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围坐成圆形,面前摆放着不同的乐器。

看到这热闹的场景,牛牛欢快地从母亲手里挣脱出来跑向教室,一下子抱住了一面小鼓。看到牛牛高兴的样子,母亲脸上乐开了花:原来这就是早教啊,对孩子开发智力是有帮助。

看着母亲解开了疑惑,我的心里也轻松起来。想想自己,看看孩子,真的感觉是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赶上了好光景,享受到了祖国的发展变化带来的种种福祉。(柘城县纪委监察委赵旭)

  • 版权所有:商丘市纪委监察委
  • 豫ICP备13020693号  E-mail:sql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