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实施“德润合川”战略
2013-12-23 17:02 来源:

核心提示:一次考核排名落后的经历,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作风建设。针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2009年,重庆市合川区通过多方调研,找到了干部精神、作风上存在的症结,并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刮骨治疗”,建设清新从政文化,以干部作风的转变,引领干事创业、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作为一名从外地考来的大学生,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学生周锡超原本并不怎么关注学校所在地重庆市合川区,然而这几天,他却成了“合川论坛”网络里的常客。

今年下半年,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后校门附近接连来了30多家摊贩,烧烤、麻辣烫……校门口一到晚上就像集市,有的摊主甚至拿起喇叭开始叫卖。流动摊贩严重破坏了学校周边的环境。于是,在一次主题为“美丽合川、你我共建”的“网络访谈”中,周锡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合川区领导反映了该情况。

很快,区市政园林局、区卫生局等部门联合对校园周边摊点进行了整治,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摊位被取缔,合格的摊位被另外划定了经营区域。

 “现在市政执法人员经常来巡查,学校周边环境比以前整洁多了!”周锡超说。

作为合川区建设“清新从政文化”的动作之一,“网络访谈”目前已成功举办了52期。听民声,解民忧。三年多来,通过实施“德润合川”战略,建设清新从政文化,合川区党员干部的精神、作风面貌焕然一新,党风廉政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带动力被有效激活。

为“超车”提供动力

找准思路:以清新的从政文化引领干事创业的社会风尚

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的合川,被誉为“三江明珠”,是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中的大区。但几年前,合川的发展态势并不尽如人意,干部群众的士气低落。

更有一件事让大家觉得“颜面无光”。在20087月出炉的重庆市区县综合目标考核排名中,合川处于靠后的位置。

消息传来,合川区干部群众既震惊又无奈:合川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厚实,论理不应落后;而当时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核心指标确实不理想,干部作风不振,群众意见也不少……

从外地交流到合川任区委书记的王作安忧心忡忡。不久,当地老百姓就发现了他的“特别爱好”——走街串巷。在王作安走街串巷的过程中,十多块仍印着“合川县”字样的路牌被要求撤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会影响投资形象。”王作安说。

为更充分地了解民意,合川区还要求当地干部多上网,多与网民交流。

注重细节、深入一线,区决策层理清了发展不给力的“症结”:干部在精神、作风上还存在问题。

 “当时几个部门联合搞了一次企业发展环境调查,他们没想到,企业的不少‘烦心事’都跟自己有关,比如行政事业性收费过重,管理部门职能交叉,甚至‘吃、拿、卡、要’,等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向笔者回忆,更有企业家在座谈会现场“诉苦”:“企业做不好时,没人管;做好了,管的人又多了。”

 “作风也是生产力!”密集调研后,合川区开出了破解“症结”的“药方”:不怕经济暂时落后,就怕干部精神和作风甘于落后,要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2009年初召开的中共重庆市合川区委十二届十次全委会上,合川区委提出了实施“德润合川”战略思路: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挖掘、发扬合川特色文化相结合,从建设清新的从政文化、平实的为民文化、健康的经商文化入手,打造重庆的人文道德高地。其中,清新从政文化建设被摆到首要位置,成为重中之重。

 “要‘超车’,就要有足够的动力。实施‘德润合川’战略,建设清新从政文化,就是希望能够激活干事创业的能量。”王作安说。

靠着这种精神动力,合川区干部群众攻克了不少发展难题。

20113月以前,合川的电子信息产业还没有真正起步。但仅仅7个月后,经过大力招商,23家笔记本电脑配套企业就汇聚到了合川。截至目前,合川已累计引进笔记本电脑配套企业58家,总投资达134亿元。如今,电子信息产业已跃升为合川第二大经济增长点。

 “合川近年来招商成果这么多,产业发展这么快,离不开清新从政文化的推动作用。”区外经贸委主任袁晓钦感叹。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务实求效:干部践行清新从政文化,把自己管好,把群众的事办好

在合川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罗先德看来,建设清新从政文化还有一个重要考量,就是要让干部以身作则,引领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群众都盯着干部呢,干部不起好带头作用,群众不会服你。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罗先德说,“干部践行清新从政文化,归根到底就是两点,把自己管好,把群众的事办好。”

管好自己。合川区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管好个人的“生活圈”、“交际圈”,形成廉洁奉公、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

今年108日,合川区人民法院某部门收到了两箱土特产。很快,电话打了过来,对方自称是某律师事务所,为表达节日祝福特地寄了些“礼品”来。

工作人员立即将情况反映到法院纪检组。纪检组调查后发现,原来,该律师事务所一名律师代理的案件由该院受理,正处于执行阶段。第二天,法院即通知该律师事务所收回了土特产。

把群众的事办好。大石街道的帮扶工作组进驻帮扶村,总结出了人到户、话到心、事到脑、勤到位、帮到点的“五到”工作法,并对村民的基本情况、经济来源、发展愿望和遇到的困难登记造册,研究帮扶对策。

该街道卧龙村部分村民的房子年久失修。驻村工作组立即组织力量,察看地质灾害点及卧龙村4社刘红木15社吴家明等村民的危旧房,汇总情况,并提出了整修、搬迁建议。

金钟村高金路2010年初竣工,是金钟村与外界往来的唯一通道。通行2年后,高金路部分路面,尤其是高坪路段,出现了不少坑,给过往车辆及行人带来极大不便。

驻该村工作组负责人段天明了解情况后,即组织筹集修路资金。第二天一早,驻村工作组全员到齐,连续奋战4个小时,完成了800多米长的高坪路段的修整填补工作。

驻竹山村工作组成员带头捐款,落实竹山水厂整修事宜,解决了1200余名群众用水难的问题;驻玻仑村工作组积极协调,落实了24户村民的青苗补偿款;驻牌湾、观龙等村工作组成员资助了8名贫困大学生……

 “小到换个路灯,大到打造绿色广场,都能看到党员干部做的实在事。这才是让我们老百姓觉得亲切的干部!”南津街街道78岁的姜信全说。

干部作风的转变群众看在眼里,当地社会风气也随之出现了新变化。

20106月,用以帮扶困难学生、救助困难人群、帮助贫困患儿的“德润合川”基金成立后,全区各界纷纷响应,踊跃捐款,共筹得“爱心基金”3300万余元。“以前会有市民因为担心干部把钱‘吃’了,而不参与这类活动。但现在他们不会这么认为了。”一位干部告诉笔者。

不停留在嘴皮子上,走过场

续力坚持:活动主题逐年更新,理论和实践成果被制度长期固定下来

合川区决策层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强力推动,使得合川的“作风新政”续力坚持,孕育出了一系列作风建设新行动。

 “多亏了居民开放日,我们家才从20多平方米的旧屋搬进了大房子!”如今,合阳城街道将军坟社区居民胡家琼已当起了“村(居)民开放日”的宣传员,不时动员附近有困难的居民在开放日那天去说说“心事”。“反映情况后,政府很快就解决了我们陈家花园98户居民的房屋安置问题。”胡家琼的亲身经历成了最好的“广告词”。

20092月,合川区开始推出“村(居)民开放日”活动,在周末或节假日,选择居民居住集中且人流量大的地方,由各区、镇街、部门的领导上街下村,零距离倾听民声。据悉,这项活动每年要开展120余场,参与群众累计已达20万余人次。

 “我们开展活动并非走过场。”合川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像“村(居)民开放日”这样的创新活动,合川三年多来不曾间断过,而且每年都有新主题——

2009年,开展“机关作风转变年”、“干部为民进农家,群众议事进机关”等活动,密切干群关系。

2010年,开展贯穿全年的“作风建设拉力赛”活动,优化干部作风。

2011年,推出评选“最佳公务员”和“最差公务员”活动,让老百姓给公务员“打分”,对不满意率    超过50%的公务员调整工作岗位。

2012年,在全区各部门、各镇街开展“清新机关”、“清新科室”和“干部之星”评选活动。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对作风建设常抓不懈的决心和力度。”王作安说,“作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

眼前,合川区还在努力构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增强制度执行力,并对加强作风建设各项制度不断进行完善。“我们要把清新从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上升到制度层面,构建起长期稳定发挥作用的制度机制。”罗先德说。

  • 版权所有:商丘市纪委监察委
  • 豫ICP备13020693号  E-mail:sql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