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时报记者 蒋若梅
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健康教育培训班昨日首次开班。昆明市教育局副局长冯皓在会上表示,5、6月将集中开展学校食堂建设和食品卫生集中整治工作。规模小的农村学校根据需要和实际,可以不单独建设学生食堂,但要通过配备伙房以及必要设施等,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
另外,学生的体质要保证,如果连续3年出现学生体质下滑,要对当地教育局长问责。
冯皓表示,营养餐以食堂供餐为主,国家发放的3元营养餐补助必须足额吃到孩子嘴里。也就是说,这3元是去除食物的物流、人力、加工成本和利润的食物净补助。对于食材“裸价”之外所产生的费用由相关县区自行解决。
“八个必须”保证营养餐落实到位
冯皓在开班仪式上说,营养餐工作从去年底开始在昆明实施。目前,全市有36.2084万名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但其中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
例如在实施过程中发现,虽然各县各学校都实施了电算化的规范核算工作,但在4月份的检查中还是发现有的学校账目不清。原因就在于没有实施专账管理,今后要完善这方面的管理。
县级政府作为学生营养改善工程的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要建立以县为主的学校大宗食品定点采购制度,保证食品供应质量,使食品原材料供应、采购、制作加工,储存、检验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学校要建立“八个必须”制度,确保学生健康安全。必须建立健全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必须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必须坚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加工供应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必须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持证合法经营,必须严把食品采购进货关,必须坚持每天保洁。
学校禁止建设“豪华食堂”
冯皓表示,5月初,省教育厅对昆明市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食堂建设项目进行了确认,拟下达中央专项资金4932万元。
实施食堂供餐为主的供餐方式。市教育局决定5、6月集中开展学校食堂建设和食品卫生集中整治工作,包括校内食堂外环境整治,食堂内卫生条件要达标,加工和存储环节要规范达标,以保证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坚决防止超标准、豪华建设。
食品原料除外购以外,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可以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
探索各具特色的供餐内容,各县市区自然条件、经济水平、风俗习惯、饮食特点差异较大,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途径、多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合理选择供餐内容。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饮食习惯、独特物产,供餐内容不一定要统一,关键是就地取材,合理搭配。
昆明市农村学校今后将围绕“三个一”工程(即建好一个基地,办好一个食堂,救助一批困难学生),广泛开展以种植、养殖为主要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养猪种菜,办好食堂,让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健康成长。
此次培训为期4天,内容包括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要求及中小学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中小学营养状况和改善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