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廉”思
2021-09-06 16:19 来源: 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以此来纪念我国历史上一位文化名人——屈原。

一个人能够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联系如此密切,不得不说他的身上有太多值得纪念的东西,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最触动我的则是一缕“廉”思。

据考证,“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作品。《楚辞》中就出现了“宁廉洁正直以自清”“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这样包含“廉洁”的语句。东汉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对“廉洁”作了如下注释:“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意思是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因此可以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廉洁的最早倡导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穿越两千多年厚重的历史,抚古思今,屈原的廉洁精神对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屈原代表作品《离骚》中的名句,深沉地表达了作者为追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不怕艰难险阻、九死不悔的忠贞情怀。屈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向朝廷积极主张对内举贤任能,变法图强,对外联齐抗秦,振兴楚国,虽然后来遭到权贵诬陷,被疏远流放,最终沉尸汨罗江,但他用生命践行了心忧天下的人生价值追求。新的时代有着新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要牢记初心使命,自觉为党分忧、为国解难,特别是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要冲锋在前,毫不犹豫地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甚至用生命来维护、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同样出自《离骚》,意思是说,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难受,这句诗充分彰显了屈原心忧家国、情牵百姓的高尚品格。由此可见,真正为国为民者,无不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时刻牵挂群众的冷暖安危,遵守严明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如果说鱼儿离开水是生命凋零的开始,那么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则是腐化的开端。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只有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约束,多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这样才能永葆“人民公仆”的清廉本色。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在《离骚》中以香草自比,表达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志向。在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存在着正义与阴谋、理想与利益的交织和纠结,在当下同样也不例外,一些党员干部不可避免的有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态失衡等问题。如果我们对此放任自流,任凭这些意识生根发芽,势必会陷入腐败的深渊。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学习屈原高洁的品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讲政治、守规矩,坚决不破底线、不碰红线,构筑起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千百年来,各族人民长久而深切地用各种形式纪念、敬仰屈原,不仅是因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更是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历来所崇尚、所追求的一种高洁的品格,一种崇高的人格,一种普遍认同的民族精神。

又到了香飘角黍,龙舟待发的时节,我的思绪也随着诗人低回哀婉的诗句飘向了远方。(柘城县纪委监委 王利萍)

责任编辑: 张海涛
  • 版权所有:中共柘城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柘城县监察委员会
  • 豫ICP备13020693号  E-mail:sql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