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一体推进‘三不’统筹联动工作机制过程中,如何发挥以案促改的载体和抓手作用,并以此为着力点打通‘三不’内在联系,实现叠加效应最大化,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接下来请大家交流发言......”
日前,在新乡市纪委监委机关第一党支部召开的以案促改专题组织生活会上,针对如何构建一体推进“三不”统筹联动工作机制,每个党员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和实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这是新乡市纪委监委为提升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和履职能力,根据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结合以案促改,开展“学思研行”专题活动中的一项内容,着力在实践中探索完善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结合以案促改,理清“三不”之间内在逻辑和联系,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一体推进“三不”,类似这样的工作举措在当地并不鲜见。在以案促改中,新乡市深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贯通“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实践,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在强化“不敢”中挖掘“不能”“不想”的功能
以案促改,扎实做好典型案例素材收集工作是前提、是基础。新乡市纪委监委在对部分案件开展审查调查工作的同时,就已经启动了以案促改工作。通过筛选典型案例,搜集警示教育资料,充分发挥被审查调查人忏悔书对干部心理震撼、教育作用,让被审查调查人深刻认识错误、深刻忏悔错误,既实现个人的自我革新,也为教育其他党员干部提供了生动教材,让不敢腐成为常态,最大限度地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和不能腐的约束。
“我反复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深刻反思,叩问自己良心,感到自己既可笑又可恨,自己一面在人前常讲要堂堂正正做人,一面在暗地里干着收人钱财、损公肥私的勾当。”这是新乡市委政法委原副书记李俊在悔过书中的一段话。
去年年底,李俊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在全市通报后,在党员干部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李俊在任原阳县检察院检察长、市反贪局局长、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期间,违反组织纪律和廉洁纪律收受他人礼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企业经营、拆迁补偿、经济纠纷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最终被依纪依法严肃处理。李俊的典型案件被拍摄成警示教育片《蜕变的初心》,作为全市各单位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的教材。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以前警示教育的案例感觉有一定的距离感,而这些人和事就切切实实地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其中的具体案情不由得让人惊出了一身冷汗,无论是谁触碰了党纪国法的底线都要付出沉重代价!”市委政法委的一名同志观看警示教育片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李俊案是发生在司法领域的一起典型案例。为强化警示效果,新乡市全面梳理近年来查处的案件,根据不同案例的特点,认真研究案发规律,区分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筛选典型案例纳入以案促改案例库。集中聚焦司法、组织人事、金融、自然资源、工程建设、国企等关键领域,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和侵害群众利益、损害营商环境等问题进行分门别类梳理。
针对每起典型案例,新乡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报及官网等自媒体平台,开设“以案促改”专栏,展示违法违纪案件中领导干部深刻忏悔,着力打造出全方位、立体化的警示教育平台,进一步强化震慑效果。
而在线下则深挖案件背后的个人政治信仰缺失、思想道德滑坡、规章制度漏洞等因素,督促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办法,查缺补漏,补齐短板,使广大党员干部将不敢腐的感性认识,向着不能腐、不想腐理性认识方向延伸,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全市共有26名干部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反腐败压倒性胜利在不敢腐中得到巩固发展。
在强化“不能”中巩固“不敢”“不想”的成果
“刘森在重要领导岗位长期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如果不是亲耳听到他的忏悔,谁又会相信其中的违纪违法事实竟是如此触目惊心,规章制度不完善,日常监督不到位,必然会放任权力肆意妄为,教训非常深刻,看来廉洁从政这根弦一刻也不敢放松啊!”新乡市一名正处级领导在参加完刘森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通报后如此坦言。
不能腐是关键,通过深入研究腐败发生机理,查找制度漏洞,建章立制并同步开展集中治理、警示教育、监督检查,才会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良好局面,让“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警示效果得到充分发挥,使不敢腐、不想腐的观念深入人心 。正是通过以案促改,在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多个领域,排查制度漏洞、廉政风险点,推动审批监管、执法司法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使建章立制与集中治理同步开展,督促各级党组织强化制度意识,倒逼补齐制度短板、消除权力监督盲区。
市人防办原主任秦芳丽违纪违法案在当地曾引起不小的轰动。2008年至2014年,秦芳丽任新乡市人防办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相关企业减免易地建设费、为他人承揽工程项目提供帮助,收受及低价购买他人房产,收受贿赂共计价值198余万元。尤其是在人防大楼工程建设项目上,秦芳丽也是打自己的“小算盘”和生意经,工程用谁不用谁,用不用招投标都是自己说了算,想方设法打擦边球,钻制度的空子,用自己的关系户,收取他们的好处。
在全市人防系统开展的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中,不少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秦芳丽之所以敢为不法商人大开绿灯,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除了自身理想信念丧失,还在于制度上的漏洞为其提供了方便。
鉴于此,新乡市推动以案促改和全市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有效结合,深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改。聚焦主体责任履行、岗位风险点、制度漏洞、财务审计、财政专项检查、选人用人、违规发放津补贴,以及巡视巡察“回头看”等方面,共查摆主体责任问题8个,岗位风险点76个,巡视巡察整改不到位问题4个,制度漏洞11个,财务审计检查问题3个。对查摆出的问题深入进行剖析,明确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列出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在专项整治中,他们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审批突出问题,开展了人防易地建设费集中治理,共征缴追缴易地建设费3508万元,为国家挽回巨额经济损失。通过集中整改,人防系统党员干部规范用权的意识得到普遍增强。
“差旅费怎么算、公务车辆怎么管、机关考勤怎么进行、人防易地建设费集中征缴追缴工作怎么开展,现在我们都有成熟的管理办法,信息公开透明,避免了暗箱操作,铲除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市人防办一名工作人员谈到单位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后的变化这样说道。
在建章立制的同时,新乡市还将强化精准监督同步推进,把党内法规制度贯彻落实情况作为监督的重点,在全市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强化党和国家各类制度的执行力,坚决维护制度权威。
而对于一些不合时宜的内部管理制度、一些因机构改革等原因造成的制度空白等问题,他们通过以案促改,对照纪律、法律有关规定审视后,作出了及时修订调整,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牢。
据统计,2019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完善制度1193项,推动整改各类突出问题1591个,用制度刚性的约束进一步挤压腐败滋生的空间。
在强化“不想”中实现“不敢”“不能”的升华
新乡市注重培育党员干部内心不想腐的底线意识,同时发挥不敢腐的震慑效应、不能腐的约束作用,使警示教育更加触动心灵,从根本上实现“不敢”“不能”的升华。
“每次到史来贺纪念馆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洗礼,每次学习史来贺老书记的先进事迹都会有新收获和感悟,两袖清风、一心为民是怎么炼成的,我想答案就藏在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之中。”新乡县刘庄村史来贺纪念馆里,一名前来参观的干部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一段留言。
深刻教训来自反面教材的前车之鉴,而前行动力来自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新乡市积极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在用好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活教材”的同时,注重发挥新乡先进群体优势,通过廉洁文化示范点建设使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先进典型事迹。
当地依托新乡县史来贺同志纪念馆,主要展示史来贺同志带领刘庄群众致富、廉洁自律的先进事迹,弘扬史来贺清正廉洁、一心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卫辉市唐庄镇四和社区,突出吴金印同志带领唐庄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廉洁奉献的榜样示范作用,着力打造四和社区廉洁文化示范点。在辉县市裴寨村党建展览馆,展示裴春亮带领裴寨村干部群众由贫穷到富裕的发展变迁、廉洁文化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廉洁文化县区基地、系统亮点、乡镇精品点达718个。正是依托这些廉洁文化点,在以案促改中,使党员干部做到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行有示范,增强砥砺初心使命的自觉,让不敢腐、不能腐的依法行政习惯,升华为秉公为民、造福一方的良好政治品格,密切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新乡市在以案促改中,坚持惩处问责与澄清保护同向发力,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出台《新乡市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澄清保护党员干部实施细则(试行)》,为受到诬告错告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研究出台了《新乡市干部容错纠错暂行办法》,建立干部容错纠错工作机制,鼓励干部勤政担当,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这让不少党员干部焕发了创新发展的热情,把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幸福、为地方发展做贡献的价值理想融入实际工作之中,自觉抵制腐败诱因对个人思想的侵蚀,使不敢腐、不能腐升华成为不想腐的思想自觉。(魏明哲 杨宪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