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新县纪委监委聚力打出“十个一”组合拳,着力以硬监督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省评我县营商环境总分位居全市第一,为推动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专班推”,构建一套工作机制。成立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内设监督检查组、问题线索组等5个组,建立定期汇报研判、线索速查快办等5项机制,构建起“室组地”协作联动监督格局。
“联动促”,健全一项沟通机制。建立上下联通机制,与县营商办对接,对涉企问题分类汇总,及时分办交办。建立横向协同机制,与县发改委、财政局等4家重点涉企单位及其他职能部门协作,整合涉企诉求处理资源,实现涉企问题高效处置。
“专项察”,推动一批政策落地。全面梳理中央省市税费减免、项目保障等政策,制定《关于围绕惠企利企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督的通知》,将15项企业急需、务实管用的政策清单纳入监督范围,推动惠企措施落地,让政策的“真金白银”释能显效。
“精准督”,建立一套考核机制。制定《新县优化营商环境成员单位及其重点科室(岗位、二级机构)评议方案》,建立工作作风、政商关系等6项评议指标,实行“周检查、月汇报、半年评议”机制,共邀请680名“两代表一委员”、企业群众对全县40个成员单位、95个重点涉企股室和二级机构进行民主评议,传导责任压力,激发服务效能。
“重拳治”,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对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快查快办快结,并坚持“一案双查”“一问三责”。目前,共查处问题线索33件,立案5件,党纪政务处分5人,留置1人,开除党籍、开除公职1人,组织处理61人次。通报典型案例6起,强化警示震慑。
“开门访”,走访一批企业项目。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开展“进百企访百商”“四进四察”等活动,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走访企业、项目76家,解决问题33个。督促开展“万人助万企”“精准助企”活动,58个县直单位和17个乡镇全部成立助企工作队和涉企问题化解专班,解决问题177个。
“网上挖”,打造一个监督平台。制定《新县损害营商环境6方面26类问题负面清单》,在县电视台、“清风新县”、“新县亲清营商”等媒体发布,公开举报电话和邮箱,广泛受理群众举报。建立问题分办流转、直查快办等“五步走”工作法,办结问题9个,群众满意率100%。
“驻点收”,设立一批信息窗口。在县市民之家、信访大厅设立县纪委监委监督窗口,全员轮流值班接访,受理处置问题。督促设立“办不成事”和“局长就是营商环境”专项窗口,派驻组全程跟进,职能部门联动配合,推动解决问题4件。
“问题改”,抓好一批指标优化。今年省评我县营商环境总分获全市第一名,但仍存在短板弱项。针对存在的问题,督促制订《新县2022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新县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新县2022年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以严监督促进严整改。目前,已完成年度整改清单50余项。
“典型引”,打造一批红廉企业。落实红廉新县建设要求,把创建红廉单元、红廉企业作为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抓手,摸清涉企廉政风险点,完善全流程预防机制,创建示范点,让红廉之风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环节,让“亲”“清”成为政商关系的底色。(朱霏 岳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