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水奔流闪耀初心光芒
来源: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0-04-10

55年前的4月5日,是红旗渠总干渠竣工通水的日子。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壑架桥,建成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将一面“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山巅。55年后,这里依然渠水奔流,映照着红旗渠精神的“硬核” 力量。

林县原县委书记杨贵认为,红旗渠精神最重要的就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特别是“为了人民”,堪称红旗渠精神的灵魂。他说,必须要在自己内心深处完全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民才会跟着你去艰苦奋斗。诚如总书记所言:“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不怕困难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也是党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的干群精神的延伸。奋进新时代,必须把讲政治作为根本,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宗旨意识,自觉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做到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55年前,面对“旱魃为虐”的生存环境,30万林州干部及群众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太行山巅,在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立足之地的半山绝壁上,修渠人腰系绳索,抡锤打钎,硬生生开凿出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靠的是信念坚定、勠力同心、拼搏奋斗的精神,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面对挫折和困难,毫不动摇、矢志不渝地“重新安排林县河山”,最终成就了伟大壮举。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学习践行红旗渠精神中,凝聚同心圆梦的共识、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拼搏进取的动力,眼往一处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奋力谱写共筑中国梦的新篇章。

红旗渠精神的落脚点是实干、是苦干、是硬干,为了彻底改变“十年九旱”的历史,林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知难而上、迎难而上,风餐露宿、日夜奋战,一锤一钎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个,最终实现了为群众引水造福的目标,用热血和汗水铸就了精神丰碑。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坚持发扬认真精神、实干精神、钉钉子精神,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一步步向目标靠近,以实干、实绩和实效来诠释忠诚和担当。

红旗渠精神闪耀着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光芒,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代和未来,她所展现出来的“硬核”力量依然熠熠生辉,始终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乐兵)

版权声明 主办:中共信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信阳市监察委员会
备案序号:豫ICP备16004025号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