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

宽厚爱民名臣张咏

2018-11-21 10:36 来源: 河南省纪委监察委网站

张咏(946—1015),字复之,自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人。谥号忠定。亦称张忠定、张乖崖。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

张咏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中进士,当年做了崇阳县令。张咏到任后不久的一天,他看见有小吏从库房出来,小吏的头发鬓角的头巾上塞有一枚钱币,张咏就盘问他:“为什么在头巾上塞钱,哪里的钱。”小吏毫不在乎地回答说:“这是库房里面的钱。”于是,张咏命令下属打了他一顿。小吏很恼火地说:“拿一枚钱有什么大不了的,就杖责我?你能够用杖打我,但是你不能够斩我。”张咏拿过笔来,上面判他说:“一天偷一钱,一千天就是一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走下台,然后自己拿剑斩了他,并向御史台上书自我弹劾。

太平兴国初年,朝廷为避免以后受榷茶之弊,下令拔茶植桑,百姓看到官府法令不切实际,叫苦不迭。张咏感到这里的百姓“民不务耕织,唯以植茶为业”,则鼓励植茶。其后官府榷茶,鄂州其他各地茶园户或失业或贫困不堪,独崇阳县以缣纳税,免遭其害,生活安定富足。因而,崇阳之民对张咏殊为感激。

淳化年间(990年—994年),四川地方官压迫剥削百姓,贫民起而作乱,首领叫做王小波,将彭山县知县齐元振杀了。后来王小波为张咏统帅的官兵所杀,余众推李顺为首领,攻掠州县,声势大盛。宋太宗派太监王继恩统率大军协助张咏,击破李顺,攻克成都。张余率起义军复起,攻克嘉、戎、泸、渝、涪、忠、万、开八州,至道元年,张余被官兵俘虏。至道三年,西川广武卒刘旰又率众起义。张咏出兵击灭。后召拜给事中,充户部使。不久,改御史中丞。

他在乱事平定后安抚四川,深知百姓受到压迫太甚时便会铤而走险的道理。后来他做杭州知州,正逢饥荒,百姓有很多人去贩卖私盐度日,官兵捕拿了数百人,张咏随便教训了几句,便都释放了。部属们说:“私盐贩子不加重罚,恐怕难以禁止。”张咏道:“钱塘十万家,饥者十之八九,若不贩盐求生,一旦作乱为盗,就成大患了。待秋收之后,百姓有了粮食,再以旧法禁贩私盐。”《宋史》记载了这一件事,赞美他的通情达理。

景德二年(1005),张咏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被誉为“纸币之父”。伦敦的英格兰银行中央的一个天井里,种着一棵在英国少见的中国桑树。因为张咏发明的“交子”原材料就是桑树叶。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升州失火,火势之大令鸟雀飞逃之群遮蔽了太阳,往往从空中向下坠落,"烈焰忽飞,狂风并作,人不及走,目不暇旋"一顿饭之间,千室俱烬。这时,张咏为升州知州,宋真宗得知后,遣使抚问,但想到张咏在升州,对使者说:“张咏在升州,可以不用担心。”张咏不仅为伤者提供赈款救恤,关爱有加,对死者一律由官府埋葬。接着,斩首了放火者。

大中祥符三年(1010),张咏迁工部尚书。大中祥符四年(1011),加礼部尚书。张咏刚直不阿,因弹劾王亲贵族而遭受排挤,被贬为陈州知府。张咏到陈州后,官吏们都知道他执法严厉,对他十分畏惧。张咏励精图治,在治理好陈州的同时,忧国忧民,郁郁难乐,于是,以致疾病缠身。他不顾自己身患重病,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施行了一系列富民措施。陈州大治。张咏一身正气,陈州政治清明,深受百姓爱戴。大中祥符八年(1015),卒于任,葬于陈州宛丘县孝悌乡谢村。古孝悌乡在城西,宋时为平信乡,今淮阳县城西关外。

张咏宽厚爱民,苏轼评价他道:“以宽得爱,爱止于一时。以严得畏,畏止于力之所及。故宽而见畏,严而见爱,皆圣贤之难事而所及者远矣。”(淮阳县纪委监察委 崔华 王宜楠)


责任编辑: 周口市纪检监察网管理员
  • 版权所有:中共周口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周口市监察委员会
  • 地址:周口市光明路1号 电话:0394-8260333
  •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47 备案序号:豫ICP备120235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