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侠(?—559年),字嵩和,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历仕北魏、西魏、北周三个王朝,官达公卿之位。裴侠清廉俭朴,勤政爱民,是南北朝时代一位特具风采的清官良吏,被周文帝宇文泰称赞“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
西魏大统三年(537年),裴侠因功晋封侯爵,任河北郡太守。这个郡先前的制度规定:郡里要安排30个捕鱼打猎的人来供应郡守鱼和肉;雇佣30个成年男子,供郡守使唤。裴侠到任后,一改前制,遣散了捕鱼打猎和服侍郡守的人,并用雇佣他们的钱,为官府买马。时间一长,买来的马居然繁殖扩大成了一群。虽为郡守,裴侠生活却十分俭朴,每天吃的饭菜仅为豆、麦、咸菜而已。裴侠的勤政爱民、节俭朴素赢得了百姓的爱戴,百姓歌颂他:“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时期,裴侠官拜司邑下大夫,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后又担任户部中大夫。当时户部的财务管理混乱,下层官吏监守自盗,贪污公家财物。其中有个不法官吏,主管仓储财物,隐瞒贪污的钱财竟达千万钱。裴侠上任后,揭发检举,严格查办,几十天之内,就把户部的奸吏清除殆尽,树立了清廉严政的名声。后来,裴侠调任工部中大夫,工部的贪官污吏都害怕得很。有一个叫李贵的大司空掌钱物典,竟然悲哀地躲在家里哭。有人问其缘故,李贵说:“所管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罚责,所以泣耳。”裴侠得知后允许他自首,李贵承认贪污了五百万钱。其他有贪污行为的官吏得知后,也纷纷自首。
裴侠曾撰写《贞侯潜传》,记述其九世伯祖裴潜廉洁奉公的事迹,并把文章抄写了许多份,送给宗室贵族中的知名人士,教育裴氏子孙效仿、传承清廉传统。但是,裴侠的堂弟裴伯凤、裴世彦并不理解,还讥笑裴侠:“人生在世,入仕做官,追求的是身名并裕。你这样清苦,图的是什么呢?”裴侠回答说:“清廉乃为官之本,节俭为立身之基。我固守清贫,不为沽名钓誉,而是立志自修,只怕辱没了先人廉洁的名声。”听完裴侠的一番话,裴伯凤、裴世彦兄弟二人自渐形秽。有一次,裴侠与其他官员一起去拜谒宇文泰,文帝命裴侠独自站在一边,然后对众人说:“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人默然而立,不敢应对。朝野上下无不赞叹佩服裴侠,称呼他为“独立君”。
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裴侠病逝在任上,被赠予太子太师、蒲州刺史的称号,谥号“贞”。裴侠生前所在河北郡的吏民为他立祠祭祀,以此来表达对裴侠的怀念之情。(沈丘县纪委监委 魏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