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成长路上的一些思考和总结。我将今天发言的题目定为《做一颗平凡岗位上的螺丝钉》,通过三句名言,谈几点体会和感受。
一、“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是责任心。”
这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责任心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在人民网搜索了“责任”这个词,仅仅是标题中含有“责任”的页面就有20111个,比如“医者仁心,‘心’里一定要有责任”,比如“以高度的责任心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再比如“假日,他们因责任而坚守”等等。那么责任到底是什么?它首先是一种职责和任务,它是我们每个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不畏艰巨、甘于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一个人的心智、格局和胸怀。它更是一个人做人、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做人没有责任心,就会失去立足之地,做事没有责任心,就将一事无成。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干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就会有多大成就。”作为青年干部,要想不虚度年华,在工作中焕发绚丽光彩,必须“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这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最根本的要求。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身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第一线,肩负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历史使命,履职尽责、恪尽职守,是对我们最基础的要求。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我们终身奋斗的目标。要对纪检监察事业充满信心和激情,充分认清职责和任务,保持清醒坚定;要秉持道德高线,坚守纪律规矩底线,在自己的岗位职责范围内,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完成组织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坚决做到不因事大而难为、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多而忘为。
二、“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人活在世上,需要不满足的精神,只有对自己的家境感到不满足,才会去创业,才有机会摆脱现状和贫困;只有对正在从事的事业不满足,才会敢试敢为,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只有对自己所取得成绩不满足,才能进一步挖掘潜力,向更高的目标进取。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一生创造出一百多部伟大的作品,在他临终前谈到他的创作动力,就是他认为一直没有写出最好的作品。球王贝利一生踢进200多个球,有人问他,哪个球踢的最好?他回答“是下一个”。美国游泳选手里克.凯里在一次比赛中第一个到达终点后,不是欣喜若狂而是沮丧的近乎痛哭,因为他觉得他没有打破自己创下的世界纪录。这些人在取得优异的成绩后,仍然深感不满足,也许正是这种永不满足的精神,才推动他们不断奋进、取得更大的成绩。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知识在爆炸,一旦满足就会停滞不前,停滞不前就会被淘汰。作为青年纪检监察干部,就是要对工作充满激情,展现蓬勃朝气,不仅要认真履行职责,干好本职工作,还要有自我加压、精益求精、争先创优的精神,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多读有字之书,多看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并坚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加强磨炼,增强本领,增强面对特殊斗争、应对特殊考验的能力,将工作中的各种“不满”化为向上的动力,化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三、“在你成为一颗珍珠之前,不要苛求别人马上发现你,要想被发现,就变成一颗珍珠。”
这是《沙子与珍珠》的故事,一个年轻人不堪生活挫折,准备魂归大海,一个老渔夫救他后,把一粒沙子和一颗珍珠扔在沙滩让年轻人去找,年轻人找到了珍珠却找不出沙子。老渔夫就告诫年轻人:“在被别人发现你之前,得想办法变成一颗珍珠才行。”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后,我感触很深,因为我也有过和故事中年轻人一样的心理,认为领导看不到我的能力、不了解我的实力。但在看到这个故事后,我明白了一切,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真真正正的人生准则。比尔·盖茨曾说过,“在你没做成任何事情之前,不会有人在乎你的感受”。我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做一个没有实力却怪别人没有眼光的人,而是要记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学习和锻炼,通过不断地提高政治素质,提升文化素养,加强道德修养,放大人生格局,做到思想境界上有高度,眼光视野上有宽度,为人处世上有深度,躬身实践上有力度,时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守理想信念的正确方向,努力让自己早日成为一颗璀璨的珍珠。(宣教培训中心 范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