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清风文苑

史廉今鉴 | “江南第一清官”施世纶

发布时间:2021-02-09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隋唐以后,历代朝廷都十分重视漕运,以其为国家政治经济的命脉。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施世纶被康熙帝任命为漕运总督,是漕运的最高长官,负责全国上下与漕运有关的一切事宜。

  “千古一帝”康熙曾评价他:“像是施世纶这样的人,委任给他钱粮、谷物的事情,非常合适。”施世纶究竟何德何能,让康熙帝如此信任,并且评价颇高?

  施世纶(1659一1722),字文贤,福建晋江县衙口乡(现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清朝靖海侯施琅之子,是清朝著名的清官。

  康熙五十四年,57岁的施世纶担任漕运总督,当时,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且久伴病痛,为了不辜负朝廷的信任与百姓的期盼,他毅然决然地走马上任了。

  当时的漕运是一个肥差,连负责押运的低级武官们都能克扣漕米、藏货纳赃。施世纶到任后,亲临基层,身体力行,踏实干练地解决漕运内部管理混乱的痼疾。当时漕运船只往往不能按期,路上天寒地冻,驾船的兵丁们非常辛苦。当官的又经常克扣漕米、敲诈船丁。施世纶就坐在淮河边,等漕米过来时,亲自上船开舱检查米色好坏份量多少。在船上他只和船丁悄悄说话,不许当官的在旁边窥探偷听。他让船快快开走,船丁们便免除了被敲诈之苦。

  施世纶担任漕运总督期间,发现陕西的仓储账目亏空很大,就准备上书弹劾。陕西总督鄂海知道施世纶的儿子在会宁,也就是现在的陕西总督的辖区范围内担任知府,就故意借此事来要挟施世纶。但是施世纶笑着说:“我当官后,自己的命都不怕没了,还怕你对我儿子做什么。”施世纶坚持上书给皇帝,鄂海最后被罢官。

  施世纶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勤于民事的作风,对贪污腐败的官员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促进了当地乃至全国不良风气的整顿与改革。不过短短三四年,一团乱麻似的的漕运政务就被肃清了,船丁不再受苦,百姓不再被欺负,漕运船按时往返,当地官员安分守己。

  施世纶为官期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好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更被康熙帝称为“江南第一清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论语》中说,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更应该不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巍巍巨轮行稳致远。(新蔡县纪委监委 赵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