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纪检监察机关在这一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从各地查处的农村集体“三资”腐败典型案例来看,违纪违法案件主要集中在违规发包、违规承揽等工程领域,违规挪用私分集体资金、私设“小金库”等资金使用领域,以及林地、耕地、房屋出租等资产处置领域。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集体经济的利益,也影响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纪检监察机关应如何找短板、补漏洞,守护好村集体“家底子”“钱袋子”?要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选配与履责指导,真正起到“贴身监督”作用。要抓实教育管理,提升基层财务人员“按规矩做事”意识。定期开展清产核资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明确清产核资的内容,既要对账内资金、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又要核查账外的各种基础设施和集体的自然资源。
探索数字赋能,用好线上监管,利用“福农通”APP实现“三资”管理实时查询、阳光运行,一方面强化监督,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村集体“三资”事项的审批效率和合规性。通过专项督查、明察暗访、定期通报和点对点指导、全覆盖检查等方式,对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前、中、后期情况督导检查、绩效评估,发现村集体经济存在问题及时制发工作提示。
纪检监察机关在三资领域的工作,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通过强化监督、制度建设和数字赋能,可以有效提升三资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纪律保障。未来,纪检监察机关应继续深化实践,创新方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上蔡县蔡都街道纪工委 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