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来到南阳内乡,走进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内乡县衙,青砖灰瓦、飞檐斗拱,一座座房舍庄重肃穆、疏密有致,一幅幅楹联脍炙人口、催人警醒,仿若翻开一部厚重的历史典籍,古韵与今风在这里交织出独特的旋律。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县衙大堂之上,由清朝御史魏象枢所书的楹联墨迹虽已斑驳,其力量仍令人心生敬畏。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人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古有能吏秉持此信念,公正执法,为民伸冤;今之公仆亦当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廉洁奉公,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幸福,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当前,全省上下正采取超常规措施,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我想,这就是今之公仆不忘初心最好的体现。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三省堂上的这幅楹联语言简洁明了、道理通俗易懂,以质朴而深刻的话语,道出了官民关系的本质。1981年,邓小平在为《邓小平文集》作序时写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诉说了一名共产党人深情的赤子之心,也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忘了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的干事劲头,保持勤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公仆情怀。
“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县丞衙大门上的这幅楹联,劝诫官员要宽待百姓,廉洁奉公,若收取不义之财,便会一文不值。施政之要,在惠民生,民生所向,施政所望。党员领导干部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把真情落在民生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真真正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政者不仅要勤政爱民,更要干净有操守。不义之财莫伸手,贪欲的闸门一旦打开,就会愈陷愈深。党员干部要坚持从谨慎对待“一丝一粒”做起,在小事小节上严格要求、严格约束,真正把好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永远保持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
内乡县衙,是历史的沉淀,也是现代的启示。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政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古人对于公正、廉洁、民本等价值理念的不懈追求。站在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让我们在古韵与今风的对话中,静静聆听时代回响,书写不朽华章。